当前位置 : 首页  图书 正文

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与风险管理简介,目录书摘

2021-04-12 16:37 来源:京东 作者:京东
信用体系
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与风险管理
暂无报价
7评论 100%好评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课题着力研究如何优化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落实相应配套政策措施,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实现既定的区域协调发展。
    我们总是试图通过政策倾斜去消除差异进而实现全国大同,在逻辑上是不是有问题,是否需要转换思路?如果承认区域差异的存在是客观和长期的,如果承认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阶段性和差异性,那么,我们是以外力单纯地去追求相对均衡是否合适?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强调尊重市场机制,尊重市场规律与适度的行政干预是否可以找到结合点?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是政府的作用为主,还是要培育企业的力量?如何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环境,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做出科学回答。论证并研究这些理论并能给予实证支持,将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找到一条科学的解决路径。
作者简介:
目录: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区域经济战略是建设全面小康、推进和谐社会的必然
1.1.2 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流
1.1.3 企业跨区域协作将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1.4 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生产贸易链形成的根本保证
1.1.5 金融资源跨行政区域配置需要科学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
1.2 研究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厘定
1.2.2 关于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观点
1.2.3 关于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的现状
1.2.4 中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进展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基本思路
1.3.3 研究内容
1.4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本文的创新
本章小结

第2章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制度经济学理论与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2.1.1 信用缺失与制度缺损
2.1.2 制度变迁与信用制度建设
2.1.3 信用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2.1.4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与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建设
2.1.5 制度变迁理论与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创新
2.2 信息经济学理论与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2.2.1 非对称信息理论与企业信用风险形成
2.2.2 博弈论与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2.2.3 企业信用缺失的信息经济学解释
2.2.4 关于企业信用缺失治理的信息经济学解释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现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考察
3.1 中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现状考察
3.1.1 信用评价主体纷争严重
3.1.2 缺乏有效的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
3.1.3 条块分割导致的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
3.2 中国企业信用评价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考寮
3.2.1 定性分析方法及其选用的评价指标j
3.2.2 简化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其选用的评价指标
3.2.3 现代复合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及其选用的评价指标
3.3 我国企业征信体系建设考察
3.3.1 新中国征信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3.3.2 我国企业征信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3.3.3 目前制约我国企业征信发展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构想
4.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建设的基本思路
4.1.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的特殊性
4.1.2 构建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体系的着力点
4.1.3 企业信用评价的内容
4.1.4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的企业信用评价原理
4.1.5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原则
4.2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的政府作为
4.2.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4.2.2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
4.2.3 充分发挥政府在生产贸易链信用制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模型
5.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评价指标选择
5.1.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硝定的原则
5.1.2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的主要内容
5.1.3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指标选择
5.2 资信评价模型应用——大企业样本
5.2.1 指标选择
5.2.2 对经营风险状况的评价
5.2.3 财务风险状况指标评价
5.3 综合评分法原理——中小企业样本
5.3.1 评价指标选择
5.3.2 评价过程
5.3.3 评价标准
本章小结

第6章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征信数据库的建设
6.1 数据仓库的基础理论
6.1.1 数据仓库的产生与发展
6.1.2 构建数据仓库的需求分析
6.1.3 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
6.2 发达(国家)地区企业征信数据库现状与经验借鉴
6.2.1 邓白氏——全球数据库
6.2.2 香港——商业信贷资料库
6.2.3 韩国——行业框架与信息共享相结合
6.2.4 国外经验借鉴
6.3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区域性企业征信数据库构建
6.3.1 企业征信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6.3.2 区域性企业征信数据库建设面临的困难
6.3.3 我国企业征信数据整合的基本思路
6.3.4 建立商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6.3.5 完善生产贸易链条件下区域统一的信用信息
披露制度
本章小结

第7章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信用风险管理
7.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的信用风险的内涵
7.1.1 信用风险的内涵
7.1.2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信用风险的特点
7.1.3 生产贸易链信用风险的生成机理
7.1.4 生产贸易链信用风险的影响分析
7.2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7.2.1 生产贸易链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7.2.2 生产贸易链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7.3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7.3.1 我国企业失信主要表现
7.3.2 我国信用风险历程
7.3.3 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8章 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分析
8.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识别
8.1.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识别的原则
8.1.2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识别技术
8.2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因素分析
8.2.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
8.2.2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的来源分析
8.2.3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因素
8.3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分析
8.3.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方法
8.3.2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本章小结

第9章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模型
9.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评价指标选择
9.1.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
9.1.2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主要内容
9.1.3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选择
9.1.4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筛选
9.2 基于综合评分法原理的企业信用评价
9.2.1 定性指标评价
9.2.2 定量指标评价
9.2.3 指标的赋权
9.2.4 指标的综合确定
9.3 实例研究
9.3.1 评价指标选择
9.3.2 数据获取
9.3.3 财务类指标的筛选
9.3.4 评价过程
本章小结

第10章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10.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自身建立与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10.1.1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
10.1.2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设置
10.1.3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文化的建设
10.2 完善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政府层面管理对策
10.2.1 建立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法律法规
10.2.2 培养市场对信用的重视
10.2.3 建立生产贸易链条件下区域统一的企业失信的
惩罚机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热门推荐文章
相关优评榜
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天天低价,畅选无忧
购物指南
购物流程
会员介绍
生活旅行/团购
常见问题
大家电
联系客服
配送方式
上门自提
211限时达
配送服务查询
配送费收取标准
海外配送
支付方式
货到付款
在线支付
分期付款
邮局汇款
公司转账
售后服务
售后政策
价格保护
退款说明
返修/退换货
取消订单
特色服务
夺宝岛
DIY装机
延保服务
京东E卡
京东通信
京东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