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足癣的自我诊断的科普文章内容

足癣的自我诊断的科普文章内容

足癣的自我诊断的科普文章内容

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主要由真菌引起。它通常影响脚趾和脚底,导致瘙痒、红斑脱皮和有时甚至是疼痛。虽然足癣不是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其他更严重的感染。以下是一篇关于足癣自我诊断的科普文章。

 

**什么是足癣?**

 

足癣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常见于脚趾间、脚底和脚跟。这些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例如公共浴室、游泳池和健身房的更衣室等。足癣的症状包括:

 

1. **瘙痒和烧灼感**: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脚趾间。

2. **红斑和皮肤脱屑**:受感染的区域可能会出现红斑、皮肤干燥和脱屑。

3. **水疱和溃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小水疱或溃疡。

4. **脚趾甲变形**:如果感染扩散到脚趾甲,可能会导致甲板变形、变厚或变色。

 

**如何自我诊断足癣?**

 

如果你注意到以下症状,可能需要考虑是否患有足癣:

 

1. **脚趾间或脚底出现瘙痒、红斑和皮肤脱屑**。

2. **脚趾甲变形、变厚或变色**。

3. **脚部有异味**。

 

然而,仅凭这些症状不能确定是否患有足癣,因为其他皮肤条件(如湿疹牛皮癣)也可能表现出类似的症状。因此,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足癣,应该尽快就医。医生可以通过检查和可能的皮肤刮片或真菌培养来确诊。

 

**案例说明**

 

小李,32岁,平时喜欢去健身房锻炼。最近几个月来,他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脚趾间和脚底出现了瘙痒和红斑,伴随着轻微的皮肤脱屑。起初,他以为这只是普通的皮肤干燥或过敏反应,并尝试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进行治疗。但症状并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加严重。

 

小李开始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于是上网搜索相关信息。他发现自己的症状与足癣的描述非常相似。虽然他还没有正式的诊断,但他开始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例如:

 

1. **保持脚部干燥**:每天洗脚后,用毛巾彻底擦干。

2. **更换袜子和鞋子**:每天更换干净、透气的袜子和鞋子。

3. **使用抗真菌药膏**:在受感染的区域涂抹非处方的抗真菌药膏。

 

最终,小李决定去看皮肤科医生。医生通过检查和皮肤刮片确认了他的足癣诊断,并开具了处方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小李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个案例说明了即使在没有正式诊断的情况下,了解和识别足癣的症状也非常重要。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足癣,应该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同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帮助防止感染的扩散。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视频 久穿洞洞鞋会不会引起脚气

久穿洞洞鞋会不会引起脚气

王保祥

主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徐林艳+京医科普抗真菌感染病例课程

一例肺真菌感染的病例

徐林艳

主治医师

长沙市第一医院

6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阴囊潮湿是什么?

在中医男科里,阴囊潮湿是不少男性会面临的困扰。从中医理论来看,阴囊潮湿和体内的湿气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当脾胃功能失调,水湿运化失常,就容易内生湿邪。而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若肾阳不足,水液代谢也会受到影响 ,水湿无法正常排泄,就会停滞体内。 肝经循行经过阴囊,当体内湿气过重,沿着肝经下注,就会积聚在阴囊部位,从而导致阴囊潮湿。简单来说,就像一个地方排水不畅,积水越来越多,阴囊就变得湿漉漉的。 生活中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加重这种情况。长期久坐不动,会影响气血运行,阻碍水湿代谢。喜欢吃辛辣、油腻、甜食等刺激性食物,也会助湿生热,加重脾胃负担,使得湿气更盛。 对于阴囊潮湿的调理,中医强调从根源入手。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久坐,适当运动,让气血畅通,帮助身体排出湿气。饮食上,多吃清淡、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芡实、白扁豆等。 中医还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若是湿热下注型,常用清热利湿的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帮助清除体内湿热,改善阴囊潮湿症状。若是脾虚湿盛型,则以健脾利湿为主,参苓白术散是常用的调理方剂。通过中医的综合调理,帮助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解决阴囊潮湿的烦恼。

张健

主任医师

眉山市中医医院

10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面部脂溢性皮炎外用药介绍

学术小助手

13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呵护阴囊

再坚硬的心也有柔软的时候,就像再热血的男子也有一个凉爽的部位——阴囊。 蛋蛋作为一个男生男子气概的稳定输出,不仅分泌雄激素还产生精子。然而,越重要的部位越脆弱。 蛋蛋对温度十分敏感,必须处在 34~35℃ 的环境中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因此,作为蛋壳的阴囊皮肤承担着调节睾丸温度的重任。 寒冷时,阴囊皮肤皱缩以减少散热。 炎热时,阴囊皮肤松弛以增加散热。 因此,为了呵护柔软的内核,应该适当地少穿紧身内裤和牛仔裤,温泉不要泡太久,桑拿不要去得太频繁。 参考来源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中华医学知识库 [3] 世界卫生组织

张国贤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3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男朋友爱舔脚,小心染上羞羞病

男朋友爱舔脚,小心染上羞羞病

李培勇

主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2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前列腺炎怎么引起的?

前列腺炎分为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无菌性前列腺炎,其中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是由于细菌经尿道逆行性感染导致的,常常还会合并尿道炎、附睾炎以及精囊炎。 另一种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主要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属于一种生活方式性的疾病,基本上每一个成年男性或多或少都会有,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症状。如果不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那么这个病就会反复复发。

夏丁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12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酒渣鼻的中西医治疗现状与展望

一、中医对酒渣鼻的认识与治疗 (一)中医经典理论溯源 酒渣鼻,中医称之为"酒齄鼻"或"赤鼻",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云:"脾热病者,鼻先赤。"指出鼻部发红与脾胃热盛相关。明代《外科正宗》详细描述:"酒齄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结而成。"清代《医宗金鉴》进一步阐述:"此症生于鼻准头及鼻两边,由胃火熏肺,更因风寒外束,血瘀凝结,故先红后紫,久变为黑,最为缠绵。" (二)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认为酒渣鼻的发病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 肺胃热盛:过食辛辣厚味、饮酒过度,导致肺胃积热,循经上蒸鼻部。 2. 血热瘀滞: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或久病入络,导致血热瘀滞鼻部。 3. 寒邪外束:风寒之邪外袭,郁而化热,与内热相搏,凝滞气血。 4. 脾虚湿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久化热,熏蒸鼻部。 (三)辨证分型与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中医将酒渣鼻分为三型: 1. 肺胃热盛型 主症:鼻部潮红,毛细血管扩张明显,伴口渴喜冷饮,便秘尿赤 治法:清泄肺胃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生地、丹皮等) 2. 血热瘀滞型 主症:鼻部暗红或紫红,结节增生,毛细血管扩张明显 治法:凉血活血 方药:凉血四物汤加减(当归、生地、川芎、赤芍、黄芩、红花等) 3. 湿热血瘀型 主症:鼻部红肿,脓疱明显,油脂分泌旺盛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四)外治法与特色疗法 1. 中药外敷:常用颠倒散(硫黄、大黄等份研末)、黄连膏等局部涂抹 2. 针灸疗法:取迎香、素髎、合谷、曲池等穴,配合刺络放血 3. 火针疗法:针对鼻部增生性皮损,有较好效果 4. 耳穴贴压:选取肺、胃、内分泌等耳穴进行刺激 二、现代医学对酒渣鼻的认识与治疗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现代医学认为酒渣鼻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血管异常:血管舒缩神经失调导致毛细血管扩张 2. 毛囊虫感染: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的过度繁殖 3. 免疫功能异常: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失调 4. 神经血管调节障碍:神经肽释放异常导致血管扩张和炎症 5.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经皮水分丢失增加 (二)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四型: 1.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面部中央持续性红斑伴毛细血管扩张 2. 丘疹脓疱型:在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脓疱 3. 鼻赘型:鼻部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凹凸不平的肥大改变 4. 眼型:眼部受累,表现为睑缘炎、结膜炎等 (三)诊断方法 1. 临床检查:典型临床表现是诊断主要依据 2. 皮肤镜检查:观察毛细血管扩张形态和分布 3. 皮肤活检:非必须,但可帮助鉴别诊断 4. 毛囊虫检查:挤压法或胶带粘贴法检查蠕形螨 (四)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1. 局部治疗: 甲硝唑凝胶:抗炎、抗寄生虫作用 伊维菌素乳膏:抗寄生虫和抗炎作用 溴莫尼定凝胶: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收缩血管 抗生素外用:克林霉素、红霉素等 2. 系统治疗: 抗生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亚抗菌剂量抗炎) 异维A酸:用于严重病例,尤其鼻赘型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可能改善潮红 3. 物理治疗: 脉冲染料激光:针对毛细血管扩张 强脉冲光(IPL):改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 CO2激光或Er:YAG激光:用于鼻赘型治疗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与疗效分析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1. 协同作用:中药调理内在环境,西药控制急性症状 2. 减少副作用:中药可减轻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维A酸的副作用 3. 整体调节:中医辨证施治可改善患者全身状态 4. 预防复发:中药调理可降低复发率 (二)临床常用结合模式 1. 中药内服+西药外用:如凉血活血中药配合甲硝唑凝胶 2. 西药系统治疗+中医外治:如口服多西环素配合火针治疗 3. 中西医药物联合:如黄连解毒汤联合低剂量多西环素 4. 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激光治疗后用中药巩固疗效 (三)疗效对比研究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 单纯西医治疗有效率约60-70%,中西医结合可达80-90%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方面优于单纯西医 中西医结合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西医组 中药在改善伴随症状(如口干、便秘)方面有独特优势 四、问题与展望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 中医诊断标准化不足:辨证分型缺乏统一标准 2. 作用机制研究不深:中药治疗酒渣鼻的分子机制有待阐明 3. 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多数临床研究样本量小,设计不够严谨 4. 个体化治疗推广困难:中医辨证施治难以标准化推广 (二)未来发展方向 1. 基础研究方面: 利用组学技术研究中药复方作用靶点 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探索中药调节微生物组的作用 2. 临床研究方面: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建立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开发客观化辨证指标体系 3. 治疗创新方面: 研发中药有效成分新型递送系统 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开发针对不同亚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4. 预防与康复: 建立中医体质辨识与预防体系 开发药膳调理方案 研究情志调节对疾病的影响 结语 酒渣鼻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中西医各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中医强调整体辨证和病因治疗,西医侧重局部控制和病理环节干预。当前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酒渣鼻具有协同增效、减少副作用、降低复发率的优势。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完善临床证据,优化治疗方案,推动中西医深度融合,为酒渣鼻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朱彤

主任医师

东阿县人民医院

12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阴囊瘙痒的常识和表现症状

男性阴囊瘙痒是怎么回事呢?阴囊瘙痒是男性生殖感染的一种,并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对于男性阴囊瘙痒的了解,首先要知道的是表现症状都有哪些,可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耽误治疗。因此,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了解阴囊瘙痒的常识和表现症状。 男性阴囊瘙痒是怎么回事 男性阴囊瘙痒症状轻的患者时痒时不痒,抓抓挠挠就能过去。相比之下,症状较重的患者每天都痒,且每时每刻都发痒,而且越抓越痒,越挠越不能停;日久天长,阴囊皮肤会变得深红、变厚、起疙瘩、脱皮,甚至流水、糜烂,影响阴囊的伸张和收缩功能。 感染者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染给其性伴侣。男性同性性行为者传染的危险性也很大。有时在口唇及其周围患有疱疹的人,可通过口-生殖器性交,使对方感染生殖器疱疹,从而使男性患者出现阴囊瘙痒等症状。因此,不同方式的异性或同性性行为,都可以传播生殖器疱疹。由于有感染性的病毒能在潮湿的环境中存活数小时,因而也有可能在少数情况下通过污染物而间接传播。 对于生殖器疱疹引发的阴囊瘙痒,这种危害性大而且非常顽固的疾病,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法,传统的一些方法在治生殖器疱疹时无法做到根治,只能短暂的治愈,所以治疗生殖器疱疹必须选择科学正确的方法。阴囊瘙痒时可选用抗菌药物,涂抹阴囊处,缓解患者的痛痒症状。而生物基因缓释定向排毒疗法的出现,让生殖器疱疹患者可以从该病的阴影下走出来,此疗法在治疗生殖器疱疹方面效果非常好,而且治疗后不复发。 那么,阴囊瘙痒的表现症状是怎样的呢? 男性阴囊瘙痒的表现症状 亚急性发作症状:为阴囊剧烈瘙痒,不思饮食,大便稀,小便黄,有时有水疱轻度糜烂。 急性发作症状:多为阴囊皮肤潮湿红、瘙痒、有丘疹,瘙痒挠得多了,能露出光滑的红色皮肤。 慢性发作症状:阴囊潮湿瘙痒时断时有,精神紧张、饮酒、食辛辣食物时瘙痒加剧,阴囊皮肤摸起来较硬,皮肤表面颜色呈暗红或紫褐色,这种病是皮肤病之一,又是男科病的一种身材较胖、局部多汗者易患此病,以中老年男性患者居多。 男性阴囊瘙痒在出现症状后要及时治疗,避免传染哦。

朱国欣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心医院

1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湿疹的诊治与护理

小儿湿疹又称“奶癣”,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小儿湿疹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会出现。应对小儿湿疹的原则是: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合理喂养,精心护理,重视预防。 一、好发人群 1.婴幼儿为主: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尤其是1岁内婴儿,最早可见于2—3个月的婴儿,1岁半后大多数患儿可自愈。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全发育有关。 2.遗传与环境因素:剖腹产、家族有过敏史(如湿疹、哮喘)的儿童患病风险增加;长期暴露于潮湿环境(如南方)、化学刺激物(洗涤剂、香水)或干燥气候的儿童更易发病。 3.免疫异常:早产儿或免疫调节失衡的儿童发病率较高。 二、临床特点 1.皮损表现: -急性期:红斑、密集丘疹、水疱,严重时渗出、结痂。 -慢性期:皮肤增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脱失。 2.瘙痒剧烈:患儿常因瘙痒而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抓挠可导致继发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3.好发部位: -婴儿期:面颊、额头、耳后;儿童期:肘窝、腘窝、颈部等褶皱处。 4.病程特点:反复发作,潮湿季节或环境刺激(如尘螨、花粉)可加重症状。 临床分期: •急性期:起病急,皮肤出现多数群集的小红丘疹及红斑,基底水肿,很快变成丘疱疹及小水疱,水疱破溃后糜烂,有明显的黄色渗液或黄白色浆液性结痂。 •亚急性期:渗出红肿、结痂逐渐减轻,皮损以小丘疹为主,可有白色鳞屑,残留少许丘疱疹及糜烂面。 •慢性期:反复发作,多见于1岁以上婴幼儿,以皮肤粗糙、肥厚、丘疹、鳞屑及色素沉着为主要临床表现。 按皮肤损害分为三型: 1、脂溢型:多见于1~3月的小婴儿,其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被覆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较厚的黄浆液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较严重的痤疮。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2、渗出型:多见于3~6月肥胖的婴儿。先出现于头面部。除口鼻周围不易发生外,两面颊可见对称性小米粒大小红色小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红斑,基底浮肿,片状糜烂渗出,黄浆液性结痂较厚。因抓痒常见出血,有黄棕色软痂皮。剥去痂皮后露出鲜红色湿烂面,呈颗粒状,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时治疗,可向躯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并可以继发感染。 3、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小儿,或在急性亚急性期以后。皮肤表现为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常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面。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以上三种类型可以同时存在。三期皮损也可发生于任何一种湿疹,三期可以互相转化和重迭。 三、治疗方案 1.基础护理: -保湿:每日多次厚涂无香精、低敏润肤霜(如凡士林);间擦疹(如颈部、腹股沟)需用氧化锌软膏收敛,避免过度保湿。 -清洁:每日温水(32-37℃)洗澡5-10分钟,使用无皂基弱酸性沐浴露,轻拍擦干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霜。沐浴.每天或隔天洗1次,每次5-10分钟,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弱酸性(pH5-6)的洁肤用品,不要搓澡。 •沐浴后轻轻拍干水分,避免毛巾摩擦加重湿疹,然后立即涂抹润肤剂,保湿剂可选择凡士林软膏、含有氧化锌的护肤霜或乳霜等。推荐每周使用150-200克,涂抹时顺着毛发生长的方向,不要揉搓。 •保湿频率:只要皮肤摸起来觉得干燥,就要及时涂抹,长期保湿。一般建议每天至少保湿2次。 •保湿时机:沐浴后3-5分钟内使用保湿剂效果最佳。 •穿着棉质、柔软、宽松的衣物,避免过热和摩擦。 •及时为宝宝修剪指甲,避免搔抓刺激。 •注意保持生活环境的凉爽通风透气,室内湿度尽量控制在40%~50%,温度在24度以内,经常开窗通风。 -环境控制:室温22-26℃,湿度50%-60%;衣物选择纯棉、宽松材质,避免化纤或羊毛。 2.药物治疗: -外用激素: -弱效(如地奈德乳膏、1%氢化可的松):适用于面部、颈部,连续使用≤1周。 -中效(如糠酸莫米松):躯干或四肢,≤2周。 -非激素药膏:他克莫司软膏(2岁以上)、氧化锌软膏,适用于敏感部位或慢性期。 -抗感染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 保湿与外用激素药物间隔时间 •间隔时间:通常建议先抹润肤霜,间隔半小时以上再用药。 •特殊情况:当局部皮肤有红肿、破溃、糜烂时,需暂停润肤,这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好转后再继续润肤。 -口服药物: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缓解瘙痒;严重时短期口服激素(需医生指导)。 3.物理治疗:紫外线光疗或红蓝光照射,适用于顽固性湿疹,需专业医师操作。 四、饮食与生活管理 1.饮食调整: -最好能找到并避免过敏原,如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应改食氨基酸配方粉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保持饮食多样性,不用盲目忌口,但若怀疑某些食物会引起或加重湿疹,需就医评估。 母乳喂养者,母亲需避免明确致敏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通过“食物回避+激发试验”排查过敏原。 -辅食添加应逐一试吃,观察3天无异常后再引入新食物。 -非过敏儿童无需过度忌口,保证营养均衡。 2.避免诱因: -尽量回避诱发因素,如化纤制品的衣物、肥皂、洗衣液、尘螨、宠物皮屑、花粉、烟草烟雾等,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 3.皮肤护理:见基础护理 五、中医解析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可涂抹以清热利湿,疏风养血润燥为主的小儿化湿膏。 中医治疗湿疹,内治宜养血祛风,清热解毒,佐以利湿。 中药方剂: 方一:蒲公英、野菊花、白鲜皮各30克,百部20克。以上中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15分钟,然后煮沸15分钟。等药液放凉时,取一块干净的纱布(四五层厚)放在药液里浸透,然后敷在患处15分钟左右,每天两次。如果湿疹面积大,也可以采用药浴方法。 方二:用花椒、艾蒿、盐各适量放水中熬半小时,过滤后取汁液兑水来洗澡。花椒能消炎、止痒;艾蒿有镇静、抗过敏的作用,疗效相当不错的。 方三:苍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苍术15克,苦参15克,生军15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1次。此为2~3岁患儿用量,1岁以下患儿减量1/3。功用:解毒祛湿,消疹退斑。 方四:蛇床子9克,银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湿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约10分钟。

江培春

主任医师

东阿县人民医院

12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 足癣 的内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健康小工具
足癣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