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乙肝患者如何评估病情和停药?

乙肝患者如何评估病情和停药?

我是一个乙肝患者,已经四五年了。最近,家人开始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想让我尽早停药。于是,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咨询了一位专家医生。

医生建议我进行高灵敏度的HBVDNAPCR检查,这可以评估病毒复制水平。虽然我现在服用的是国产维力青,但医生还是提醒我,停药后70%左右的患者会复发,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因此,医生建议我在服药的同时,注意检测肾小管三项、血磷、骨质疏松相关指标,并且如果想停药,需要检查乙肝表面抗原滴度。

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和停药后的复发。然而,医生的专业建议让我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虽然我还需要继续服药,但我知道了如何更好地管理我的病情。

乙肝患者如何评估病情和停药? 常见症状 乙肝的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黄疸等。易感人群主要是接触过乙肝病毒的人群,例如家庭成员、性伴侣、共用注射器的吸毒者等。 推荐科室 肝病科或传染病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HBVDNAPCR检查,监测病毒复制水平。 2. 注意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4. 如果需要服药,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并定期复查肾功能和骨质疏松相关指标。 5. 如果想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检查乙肝表面抗原滴度。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如何预防乙肝?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曾是乙肝高流行区,通过多年努力,感染率显著下降,但仍有约7000万慢性感染者。 乙肝可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目前在我国,接种乙肝疫苗属于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免费接种。 一、乙肝传播途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输血、共用针具、不洁医疗操作(如牙科器械)、纹身/美容工具消毒不彻底等。 母婴传播:分娩时接触母体血液或体液,而非遗传性疾病。 性传播:未防护的性行为导致体液交换。 需明确的是: 日常共餐、拥抱、咳嗽不会传播乙肝病毒;蚊虫叮咬无证据表明可传播HBV;乙肝病毒不经消化道传播,感染者无需隔离。 二、主动免疫:疫苗接种是最强防线 乙肝疫苗是预防的核心手段,其保护率可达95%以上: 1.接种程序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1月龄、6月龄完成全程接种 未接种的成人:按0、1、6月方案接种三针 2.加强免疫建议 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乙肝家属)在接种10-15年后,若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需补种 3.特殊人群 孕妇:感染HBV者需在孕期监测病毒载量,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联合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增加剂量或接种次数。 三、阻断传播链 1.医疗防护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消毒内镜、手术器械。 -意外暴露后(如被感染者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立即清洗伤口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启动疫苗接种。 2.生活防护 -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选择正规机构进行纹眉、穿耳洞等美容项目,确认器械严格消毒。 3.性行为保护 未接种疫苗者与感染者发生性行为时,需全程使用避孕套。 4.母婴阻断 HBV-DNA高载量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于孕晚期接受抗病毒治疗,降低宫内感染风险 四、高危人群管理与早期筛查 1.重点筛查对象 -乙肝患者家属 -血液透析者、HIV感染者 -有多个性伴侣或无保护性行为者 -肝功能异常者 2.筛查建议 -检测乙肝两对半,明确感染状态。 -慢性感染者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HBV-DNA及肝脏超声。 五、社会协同:从个体防护到群体免疫 -政策层面:新生儿免费接种、血液制品核酸筛查、推广安全注射技术。 -公众教育:通过社区宣传消除歧视,普及“乙肝可防不可怕”的理念。 -医疗创新:研发治疗性疫苗、探索HBV功能性治愈方案。 乙肝预防是“可及、可行、可负担”的健康工程。通过科学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高危行为管理,我们有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威胁”目标。 每位公民既是自身健康的责任人,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共建者。早行动、早预防,积极阻断乙肝传播的链条。 备注:本文参考WHO《全球肝炎报告2024》、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曾兰兰

副主任医师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沉默的肝脏杀手:乙肝的防与治

老王最近总是感觉乏力,胃口也不好,偶尔还会恶心。起初他以为是工作太累,直到单位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我平时不痛不痒的,怎么突然就得肝炎了?"老王的疑问道出了许多乙肝患者的心声。这个被称为"沉默杀手"的疾病,正在全球范围内威胁着约3亿人的健康。 一、乙肝的流行现状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亿慢性乙肝感染者,其中我国就占了约7000万。乙肝病毒感染率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负担最重。在疫苗接种前,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9.75%,属于高流行区。 值得欣慰的是,自199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起实现新生儿免费接种后,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至1%以下。这一成就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21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二、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 母婴传播:这是我国过去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尤其是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可能在分娩时将病毒传给新生儿。若不采取干预措施,感染率可达90%。 2. 血液传播:包括输血(现已通过严格筛查大幅降低风险)、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纹身、穿耳洞、共用剃须刀或牙刷等。医务人员意外针刺伤也有感染风险。 3. 性接触传播:无防护的性行为可能传播乙肝病毒,多性伴侣人群风险更高。 需要澄清的是,日常接触如共餐、握手、拥抱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乙肝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三、识别乙肝的警示信号 乙肝感染后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从无症状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甚至肝衰竭都可能出现。 急性感染可能出现: - 乏力、食欲减退 - 恶心、呕吐 - 右上腹隐痛 - 部分患者出现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 - 小便颜色加深如浓茶 慢性感染往往症状隐匿,许多患者像老王一样在体检时才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 容易疲劳 - 偶有上腹不适 - 长期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掌(手掌红斑)、蜘蛛痣等体征 值得注意的是,约70%的急性成人感染和90%的新生儿感染会转为慢性。慢性乙肝患者中,15-40%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四、现代医学如何诊治乙肝 诊断方面: 乙肝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液检测,包括: -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明存在感染 - 乙肝e抗原(HBeAg):反映病毒复制活跃程度 - HBV DNA:直接检测病毒载量 - 肝功能检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 对于慢性患者,医生可能建议肝脏弹性检测或活检评估纤维化程度。 治疗方面: 1. 急性乙肝:通常只需支持治疗,重点是休息和营养。极少数重症病例需要抗病毒治疗。 2. 慢性乙肝:治疗决策需综合考虑病毒载量、肝功能、肝脏纤维化程度和年龄等因素: - 抗病毒药物:一线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 干扰素治疗:适用于部分特定患者 - 定期监测:即使不需立即治疗,也应定期复查 3. 肝硬化/肝癌:需要多学科团队管理,可能涉及手术、介入治疗或肝移植。 特别提醒:市面上宣称能"根治乙肝"的偏方和保健品大多没有科学依据,不规范治疗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五、乙肝患者的长期管理 慢性乙肝虽难以完全根治,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获得良好预后: 1. 规范治疗:遵医嘱规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现有抗病毒药物可使大部分患者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 2. 定期随访: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甲胎蛋白等,每年至少做一次肝脏超声。 3. 生活方式: - 严格戒酒 - 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 - 均衡饮食,保持适度运动 - 保证充足睡眠 4. 心理调适:乙肝不是"绝症",正确认识疾病,避免过度焦虑。 5. 家庭防护:家人应接种疫苗,避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 六、预防胜于治疗 乙肝预防措施包括: 1. 疫苗接种: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我国现行免疫程序为出生24小时内、1月龄和6月龄各接种一剂。成年人如未接种或抗体不足也应补种。 2. 阻断母婴传播:乙肝阳性孕妇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新生儿联合免疫(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 3. 避免高危行为: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确保美容和医疗操作安全等。 4. 职业防护: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处理职业暴露。 随着医学进步,乙肝已从"不治之症"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和规范管理。对于普通大众,了解传播途径、接种疫苗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对于已感染者,科学认知、积极配合治疗同样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让我们共同抵御这个"沉默的杀手",守护肝脏健康。

曾兰兰

副主任医师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3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乙肝五项全解读:你的“免疫系统成绩单”这样看才靠谱!

一、乙肝五项是什么? 这不是普通的抽血检查,而是医学界公认的“乙肝病毒通缉令”!它能精准定位乙肝病毒(HBV)在体内的活动轨迹,5个指标就像5个密码,组合起来能破解病毒与免疫系统的“攻防战况”。 二、5大指标身份卡 代号 中文名 阳性信号解读 健康人参考值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 病毒身份证:阳性=体内有病毒 阴性(0-0.05IU/mL) HBsAb 乙肝表面抗体 免疫金钟罩:阳性=有保护力 阴性或阳性(≥10mIU/mL为有效) HBeAg 乙肝e抗原 病毒复制警报器:阳性=病毒在疯狂复制 阴性 HBeAb 乙肝e抗体 战况转折点:阳性可能=病毒复制减弱 阴性 HBcAb 乙肝核心抗体 病毒接触史标记:阳性=曾感染过病毒 阴性 三、9种常见组合模式 1.金牌免疫者”模式 HBsAb(+),其余(-) 解读:疫苗接种成功,自带“防毒铠甲” 建议:每3年复查抗体,若<100mIU/mL需补种。 2.病毒潜伏期”模式 HBsAg(+),HBcAb(+) 解读:病毒已入侵,但免疫系统还未察觉 行动:立即查HBVDNA和肝功能,警惕急性感染。 3.大三阳”模式(HBsAg/HBeAg/HBcAb阳性) 比喻:病毒在体内开狂欢派对 风险:传染性强,肝损伤进展快 必查项:HBVDNA、肝功能、肝脏彩超。 4.小三阳”模式(HBsAg/HBeAb/HBcAb阳性) 比喻:病毒转入地下活动 警惕:仍有肝硬化/肝癌风险,需定期监测。 四、特殊组合预警 核心抗体独阳”(仅HBcAb阳性) →可能是: 窗口期感染(建议2周后复查HBVDNA) 既往感染已自愈(需确认HBVDNA阴性) 隐匿性乙肝(需超高敏检测)。 表面抗原+抗体双阳 →可能: 病毒变异(立即查S基因突变) 不同亚型重叠感染。 五、孕妇必看重点 HBsAg(+)孕妇: 新生儿需在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疫苗 病毒载量>2×10⁵IU/mL建议孕晚期抗病毒治疗 哺乳期用药需遵医嘱(替诺福韦可安全使用)。 六、报告单隐藏信息 1.定量检测比定性更重要: HBsAg>1000IU/mL提示感染可能慢性化 HBsAb<100mIU/mL建议加强接种。 2.年龄密码: 婴幼儿期感染→90%慢性化 成人感染→90%可自愈。 七、专家划重点 3个必做复查: ①乙肝DNA(病毒量) ②肝功能(ALT/AST) ③肝脏弹性检测(Fibroscan)。 4类高危人群: ①家庭中有乙肝患者 ②1992年前未接种疫苗者 ③经常接触血液制品者 ④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者。 八、常见误区破解 小三阳不用治疗 只要HBVDNA阳性+肝纤维化,必须干预! 抗体阳性就万事大吉” 医务人员/免疫力低下者需维持抗体>100mIU/mL。 乙肝妈妈不能哺乳 新生儿规范免疫后,母乳喂养不增加感染风险。 九、最新防治动态 临床治愈标准(2023版): 停药后HBsAg持续阴性+HBVDNA阴性+ALT正常。 权威数据来源: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3)》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肝炎报告(2024)》 提醒:报告单需由感染科/肝病科医生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切勿自行对号入座!

崔文帅

主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慢性乙肝和急性乙肝的区别

今天我们来聊聊乙肝患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慢性乙肝和急性乙肝到底有什么不同? 首先,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 “病程长短”。 急性乙肝:像一场 “遭遇战”,病毒入侵后,免疫系统会在6个月内主动清除病毒,大部分成年人感染后可以自愈,且会产生保护性抗体(表面抗体)。 慢性乙肝:更像一场 “持久战”,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甚至伴随终生。婴幼儿感染(尤其是出生时)更容易转为慢性,需要长期管理。 第二大区别是 “症状表现”: 急性乙肝:症状往往 “来得急”,比如明显乏力、恶心、黄疸(皮肤发黄)、尿色深,部分人可能发烧。 慢性乙肝:早期可能 “静悄悄”,甚至无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出现肝区不适、疲劳,少数人会进展为肝硬化、肝癌。 关键提醒: 是否要治疗? 急性乙肝一般无需抗病毒药物,以休息、保肝为主; 慢性乙肝需根据 患者 病毒量、 年龄、家族史 等 综合 指标,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目标是控制病毒、保护肝脏。 别被 “无症状”迷惑! 慢性乙肝患者即使感觉良好,也要定期复查(肝功能、 HBV DNA、超声等),早发现异常才能早干预! 总结: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乙肝,都需重视,但不必过度恐慌!规范治疗、定期随访,慢性乙肝患者完全可以拥有高质量生活!

彭劼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该怎么治疗?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该怎么治疗?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癌或骨转移引起的骨质疏松性骨头疼痛该怎样治疗?

沈靖南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低磷饮食患者健康宣教:科学控磷,守护肾脏与骨骼健康

一、为什么需要低磷饮食? 磷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但“慢性肾病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或透析患者)因肾脏排泄能力下降,易出现高磷血症。长期血磷升高会导致: -血管钙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骨骼病变:引发骨痛、骨折(肾性骨病)。 -皮肤瘙痒:血磷过高刺激皮肤神经。 通过低磷饮食,可减少磷摄入,降低并发症风险,保护心、肾、骨骼健康。 二、磷从哪来?哪些食物要警惕? 磷广泛存在于食物中,但不同食物吸收率差异大: 1.天然食物中的有机磷(吸收率约40%-60%) -高磷食物: -奶制品(牛奶、奶酪、酸奶)。 -动物内脏(猪肝、鸡心)。 -坚果(核桃、腰果)、种子(芝麻、葵花籽)。 -豆类(黄豆、黑豆)、全谷物(糙米、燕麦)。 -中低磷食物: -新鲜肉类(鸡胸肉、瘦猪肉)、蛋清。 -多数蔬菜(西兰花、黄瓜、胡萝卜)。 -低磷水果(苹果、梨、葡萄)。 2.加工食品中的无机磷(吸收率高达90%!) -含磷添加剂:磷酸盐(防腐剂、膨松剂)常见于: -加工肉(火腿、香肠、培根)。 -碳酸饮料、瓶装茶饮。 -速食食品(方便面、速冻披萨)。 -烘焙食品(蛋糕、面包)。 小贴士:学会看食品标签! -避开成分表中含“磷酸”“磷”字样的添加剂(如磷酸钠、三聚磷酸钾)。 三、低磷饮食的5大原则 1.优选天然食物,拒绝加工食品 -用新鲜鸡肉代替火腿肠,用自制馒头代替含膨松剂的面包。 2.控制蛋白质来源 -慢性肾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总量,但应选择“优质低磷蛋白”: -蛋清(磷含量低,吸收率低)。 -适量去皮禽肉、鱼肉(避免沙丁鱼等高磷鱼类)。 3.蔬菜水果巧选择 -低磷蔬菜:黄瓜、白菜、冬瓜、茄子(建议焯水减少钾、磷)。 -低磷水果:苹果、梨、西瓜(需注意血糖控制)。 -避免:蘑菇、西兰花、豆角、干枣。 4.少喝汤,尤其是肉汤、骨头汤 -熬煮过程中磷大量溶出,一碗骨头汤的磷含量可能超每日需求! 5.合理使用磷结合剂 -透析患者需遵医嘱随餐服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钙、碳酸澜、司维拉姆、蔗糖羟基氧化铁等),减少肠道磷吸收。 四、常见误区与解答** -误区1:“不吃肉就能控磷。” →错!植物性食物(如豆类、坚果)含磷量可能更高,且加工食品是隐形磷的主要来源。 -误区2:“喝牛奶补钙,对骨骼好。” →慢性肾病患者需谨慎!牛奶磷含量高(1杯≈240mg磷),可选择低磷钙片(如醋酸钙)。 -误区3:“血磷正常后可以随意饮食。” →错!需长期坚持低磷饮食,定期监测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 五、生活小技巧 1.烹饪降磷法: -肉类先焯水再烹饪,可减少部分磷。 -蔬菜切小块浸泡或焯水,降低磷含量。 2.外食选择: -避免快餐、火锅汤底,选择清蒸、白灼菜品。 -自带低磷调味料(如醋、葱姜蒜)替代酱料。 3.零食替代: -用新鲜水果、自制米糕代替薯片、巧克力。 六、何时需要就医? -血磷持续高于正常值(成人正常范围:0.87-1.45mmol/L)。 -出现骨痛、皮肤瘙痒、血管钙化等症状。 -饮食控制后仍无法达标,需调整磷结合剂或透析方案。 总结 低磷饮食是慢性肾病患者管理的重要一环,需“科学选择食物、严格限制加工品、配合药物治疗”。记住:控磷不仅是“少吃”,更是“会吃”!与医生、营养师保持沟通,定期复查,才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张茵

副主任医师

莆田涵江医院

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乙肝临床治愈?

乙肝临床治愈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病毒学标志:乙肝病毒DNA(HBV-DNA)持续低于检测下限。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最好还出现乙肝表面抗体(HBsAb)。 2.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检查:肝功能保持正常。B超等其他手段检测出肝组织学轻微或者没有其他病变。 3.临床状态:患者可以实现长期停药,并且通过各种检测方法都无法测出乙肝感染状态。简单地说,不管应用何种治疗方案,只要达到上面条件,就达到了临床治愈。 临床治愈就是可以长期停药,并且通过各种检测方法都无法测出你是乙肝患者,也就是摘掉了“乙肝”的帽子,这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最高目标。

万雪姣

主治医师

延安市中医医院

8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乙肝临床治愈?

临床治愈(又称功能性治愈)是目前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CHB)防治指南公认的理想治疗目标。乙肝临床治愈,这个术语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其实它指的就是乙肝患者在接受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后,达到的一个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状态。那么,具体来说,乙肝临床治愈都包括哪些方面的标准呢? 乙肝临床治愈,又称功能性治愈,是指患者在停止治疗后仍保持以下状态: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这表示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或清除,是乙肝治愈的关键标志。 2.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如果检测呈阴性,说明病毒的复制已经停止或者处于极低水平,传染性大大降低。 3.肝功能正常:患者的肝脏生化学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均恢复正常水平,这表明肝脏的炎症得到了控制,肝脏的代谢、解毒、合成等功能得以良好维持。 4.肝脏组织病变改善:通过影像学检查或肝活检等方法,可以观察到肝脏组织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减轻或消失,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恢复到健康状态。 此外,有的患者在达到功能性治愈时,还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这是免疫系统对病毒产生反应的一种表现,意味着患者对乙肝病毒有了一定的抵抗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达到了功能性治愈,患者肝细胞核内的病毒也可能未被完全清除,因此仍存在复发的可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乙肝临床治愈并不等同于完全彻底治愈。因为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和隐匿性,即使达到了临床治愈,肝细胞核内仍可能存在少量的病毒基因片段。因此,患者在达到临床治愈后,仍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包括乙肝病毒DNA、肝功能、乙肝五项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复发或并发症,确保病情的稳定。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遵循医生的建议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乙肝临床治愈是乙肝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它标志着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接受乙肝治疗,不妨多了解一些关于乙肝临床治愈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与医生沟通,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刘黎黎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3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乙肝指标阳性需要治疗吗?

导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肝的高流行区,乙肝患者数量众多。很多人发现自己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后,会产生困惑:我是否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指征、何时需要开始治疗以及乙肝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的检查。 一、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指征 并非所有乙肝阳性患者都需要立即接受抗病毒治疗。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包括: 1. HBVDNA载量:HBVDNA是病毒复制的标志。通常,当HBVDNA载量高于2000IU/mL时,提示病毒在体内活跃,可能需要治疗。 2. 肝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可以反映肝脏的炎症和损伤情况。持续性ALT升高通常提示肝脏有炎症,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 3. 肝脏病理变化:通过肝脏活检或无创性肝脏硬度测定(如FibroScan),可以评估肝脏的纤维化和炎症程度。如果发现有明显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也提示需要治疗。 4. HBeAg状态:乙肝e抗原(HBeAg)阳性,就是俗称的“大三阳”,通常表明病毒复制活跃。HBeAg阳性、HBVDNA载量高且ALT升高的患者通常需要治疗。对于HBeAg阴性患者,俗称“小三阳”,如果HBVDNA高且有肝脏损伤迹象,也应考虑治疗。 5. 肝脏超声或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有助于评估肝脏的结构变化,如有无肝硬化或肝脏肿块。 二、何时需要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 1. 急性乙型肝炎: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无需抗病毒治疗,因为身体通常能自行清除病毒。但在某些严重的急性乙肝病例中,尤其是伴随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短期抗病毒治疗。 2.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面临长期病毒感染的风险。如果患者的HBVDNA高、ALT升高且肝脏病理显示明显炎症或纤维化,则建议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 3. 肝硬化患者: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无论HBVDNA水平如何,都应考虑抗病毒治疗,以减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癌的发生风险。 4. 特殊人群:对于免疫抑制患者(如器官移植受者、正在接受化疗或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即使HBVDNA水平较低,也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以防止免疫功能受抑制后病毒活化。 三、乙肝患者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 无论是否需要立即进行抗病毒治疗,乙肝阳性患者都应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常规检查包括: 1. 肝功能检测:定期检测ALT、AST等指标,了解肝脏炎症状况。 2. HBVDNA定量:评估病毒复制水平,判断是否需要启动或调整抗病毒治疗。 3. 甲胎蛋白(AFP)检测:AFP是肝癌的标志物,定期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其他常用的肝癌标志物还有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等。 4. 肝脏影像学检查:包括肝脏超声、弹性成像(FibroScan)等,用于评估肝脏纤维化或硬化的进展情况。 5. 乙肝两对半(HBeAg和抗HBe抗体):特别是在初次诊断和治疗过程中,HBeAg状态对治疗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以上检查建议至少6个月检查一次,抗病毒治疗初期、肝功能有异常者需至少3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HBVDNA、AFP,乙肝两对半、肝脏影像学检查建议6个月检查一次。 四、总结 乙肝阳性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需要立即接受治疗。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取决于患者的病毒载量、肝功能、肝脏病理变化等多个因素。通过定期随访和检查,乙肝患者可以有效监测病情,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您被诊断为乙肝阳性,建议与您的医生详细讨论,制定适合您的个体化管理计划。

刘黎黎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3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骨质疏松症: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骨质疏松症: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杜俊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14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