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颈椎病、冠心病、后循环缺血等多种病症,求助治疗

颈椎病、冠心病、后循环缺血等多种病症,求助治疗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健康,直到那天我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就晕倒了。从那以后,我的生活就被一系列的不适所困扰。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整天哈欠连天、没精打采,甚至有时候会出现眼穴胀痛和后脑勺胀痛的症状。这些问题让我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我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焦虑和抑郁。

我知道我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但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我无法经常去医院。于是,我决定尝试在线问诊。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找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问诊,医生询问了我的症状、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的信息,并且要求我拍摄舌苔的照片。通过这些信息,医生对我的病情进行了初步的判断。

医生告诉我,我患有颈椎病冠心病后循环缺血、眼内动脉狭窄和腔隙性脑梗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的共同点是都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医生建议我使用中药进行调理,并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供我选择。我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方案,使用中药颗粒剂进行治疗。这种方法既方便又有效,完全符合我的需求。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中药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我的症状明显改善。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都得到了缓解。医生还给了我一些生活和饮食上的建议,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这次在线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医院可以为我们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它不仅可以节省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让我们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帮助。对于像我这样忙碌的人来说,互联网医院无疑是一个福音。

颈椎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颈椎病、冠心病、后循环缺血、眼内动脉狭窄和腔隙性脑梗等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整天哈欠连天、没精打采、眼穴胀痛和后脑勺胀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及时就医。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眼科等科室都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科室就诊。 调理要点 1. 使用中药进行调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 注意生活和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规律; 3. 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5. 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应立即就医。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可吸收支架可以替代药物支架么?

心脏支架大比拼:可吸收支架VS金属支架,谁是你的血管"最佳打工人"? 一、基础档案对比(职场定位) 属性 金属支架(钢铁直男) 可吸收支架(环保暖男) 材料 不锈钢/合金(永久留岗) 聚乳酸(3年后退休) 存在感 血管里的"钉子户" 血管里的"临时工"(降解后无痕) 适应症 所有类型血管堵车 仅限简单堵车路段(血管钙化、分叉病变慎用) 二、业务能力PK(职场表现) 工作效率 金属支架:秒速撑开血管,365天全年无休 可吸收支架:前半年拼命干活,后两年"躺平"降解 术后风险 金属支架:可能引发血管"慢性炎症",极少数会"金属过敏" 可吸收支架:降解期要防"豆腐渣工程"(血栓率略更) 再就业前景 金属支架:植入后影响二次手术(血管被焊死) 可吸收支架:3年后血管恢复自由身,可重复治疗 三、职场生存法则(患者必看) 选人标准 血管粗直无钙化(直径2.75-4mm最佳)→可以考虑可吸收支架 复杂路段堵车(分叉/钙化/弥漫病变)→金属支架更靠谱 新人保护期 可吸收支架术后需吃1-3年抗血小板药(防血栓偷袭) 身价揭秘 可吸收支架:身价是金属支架几十倍(环保材料贵) 金属支架:经济使用性价比高(打工人友好) 四、专家总结(一句话指南) 简单病变可选可吸收(年轻患者优先),复杂路况金属强,听从医生建议不要勉强追求无残留; 遵医嘱服药最关键,定期复查不能忘!

崔成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支架术后为什么还胸闷

心脏支架术后胸闷:是“路障”没清完,还是心脏在“闹情绪”? 一、支架不是万能修,血管可能还在“堵车” 只修了一段路 → 支架像“血管修路工”,但只解决了最堵的1公里,其他血管可能还有“小堵点”。 新路障又出现 → 支架位置可能长血栓(血块堵路),或血管再次狭窄(路修完又塌方)。 二、胸闷也可能是“假警报” 心脏太敏感 → 支架刚放进血管,心脏觉得“有异物”,像穿了新鞋磨脚,适应几天就好。 焦虑来捣乱 → 总担心支架出问题,紧张到胸闷,像考试前的心跳加速。 三、这些情况是“危险信号”,快打120! 胸痛像“压大石” → 持续15分钟不缓解,伴随大汗、恶心、左臂发麻,可能是心梗复发。 呼吸变“拉风箱” → 突然喘不上气、嘴唇发紫,警惕心衰或肺栓塞。 心跳玩“过山车” → 心慌到像坐跳楼机,或眼前发黑晕倒,可能是严重心律失常。 行动指南:心脏喊你加个油! 轻度胸闷:静坐深呼吸,像给心脏“按摩”。 频繁发作:带药就医,别学“忍者神龟”。 日常保养:按时吃抗血栓药(防堵车),戒烟控糖(少挖新路障)。 记住:支架是“血管救援队”,不是“终身保修卡”!心脏健康要靠日常养护~

崔成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支架术后多久可以上班及坐飞机

心脏支架术后恢复指南:给心脏办张"复工证" 一、恢复工作篇——心脏的"复工时间表" 普通心绞痛患者(血管堵车轻) 年轻(20-50岁)+ 无基础病 → 最快术后3天可坐班(像办公室文职) 中老年(50岁+)→ 建议2周到1个月逐步复工,如同"血管刚通好高速,先跑慢车道" 急性心梗患者(血管大堵车) 无严重心衰 → 需1-3个月恢复,相当于"心脏健身房"重新练肌肉 合并心功能下降 → 建议3-6个月后再复工,如同"发动机大修后试车要谨慎" 二、旅行注意事项——血管的"冒险许可证" 坐高铁 无太大影响,避免过度劳累即可 坐飞机 ️ 术后1个月内:可短途飞行(需随身带硝酸甘油片,如同"心脏急救包") 术后3个月以上:可长途飞行(建议每1小时起身活动,避免久坐血栓) 高原旅行 ️ 术后6个月内:禁止(高原缺氧如同"给心脏突然增负") 术后1年:需医生评估(建议携带便携式血氧仪,如同"心脏报警器") 三、加速恢复小贴士 复查时间表 术后1个月:首次体检(检查血管"施工质量") 术后3个月:运动心肺测试(测量心脏"马力值") 工作强度自测 能轻松爬2层楼不气喘 → 可恢复轻体力工作 连续说话1小时无胸闷 → 可恢复脑力工作

崔成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冠心病降脂治疗的重要性

冠心病降脂治疗:给血管做个“大扫除” 一、为什么要降脂?——血管里的“垃圾清理” 坏胆固醇(LDL-C)是“头号通缉犯” 它像粘稠的淤泥,堵在血管里形成“斑块”,引发心梗、脑梗。 目标:冠心病患者要把LDL-C压到 1.8mmol/L以下(正常人的一半),已行支架或者搭桥手术患者要把LDL-C压到 1.4mmol/L以下。 要把LDL-C越低越好,越低越有助于减少血管再次堵塞的风险 好胆固醇(HDL-C)是“清道夫” 帮你把血管里的垃圾运走,数值越高越好! 二、降脂药怎么用?——坚持用药别“偷懒” 他汀类药物是“主力军” 每天一片,轻松降低坏胆固醇,还能稳定斑块,防破裂。 别随便停药!达标≠治愈,停药后胆固醇会“反弹”。 副作用不用怕 少数人可能肝酶升高,但99%的人安全。医生会定期抽血检查,帮你把关。 依折麦布抑制胆固醇吸收,是他汀的辅助用药。 他汀+依折麦布还不达标?依洛尤单抗降脂针有奇效,安全强效没有副作用,简直是血脂的尚方宝剑。 三、生活小妙招——吃动两平衡 饮食“三少一多” 少肥肉、少油炸、少内脏,多吃燕麦、深海鱼、坚果(富含膳食纤维和Ω-3)。 每天运动30分钟 快走、游泳、跳广场舞都行!坚持运动能升“好胆固醇”,降“坏胆固醇”。 四、常见误区——别踩这些“坑” “吃药伤肝伤肾” :他汀安全性高,定期复查就能避免风险。 “吃素就能降脂” :70%胆固醇是肝脏自己造的,光靠饮食不够。 “血脂正常就停药” :达标后停药,心梗风险翻倍! 记住:降脂是场“持久战”,坚持吃药+健康生活,才能让血管畅通无阻!

崔成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1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药物球囊?

1.什么是药物球囊? -原理: 药物球囊是一种表面涂有抗增生药物(如**紫杉醇**)的球囊导管。在血管狭窄处扩张时,球囊将药物快速释放到血管壁内,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从而降低术后再狭窄风险。 -特点: 不留置金属支架,仅通过药物作用预防血管再狭窄,避免体内长期异物留存。 2.适用哪些患者? 主要适应症: 支架内再狭窄:支架术后血管再次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案。 小血管病变(直径<2.75mm):金属支架易因尺寸问题影响远期效果。 分叉病变:避免支架覆盖分支血管开口。高出血风险患者:缩短术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时间(通常仅需1-3个月)。 拒绝金属植入:如年轻患者或对金属过敏者。 禁忌症: 严重钙化、血管弹性差、术中发生夹层需支架补救的情况。 3.手术过程 1.球囊预扩张:先用普通球囊扩张狭窄血管,恢复血流。 2.药物球囊释放:将药物球囊送至病变处,加压扩张60秒左右,使药物渗透至血管壁。 3.撤出球囊:不留任何植入物,血管仅通过药物作用维持通畅。 4.优缺点总结 优势: -避免金属支架长期留存,降低晚期血栓风险。 -减少抗血小板药物依赖,适合高出血风险人群。 -保留血管原有解剖结构,为后续治疗留有余地。 局限性: -依赖精准操作:若扩张后出现夹层或弹性回缩,需紧急植入支架。 -不适用于严重钙化或弥漫性长病变。 -远期效果依赖药物作用,部分患者可能再狭窄。 5.术后注意事项 -严格用药:术后需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3-6个月。 -定期复查:术后1、3、6个月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必要时行冠脉造影。 -控制危险因素: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预防动脉硬化进展。 总结 药物球囊通过“介入无植入”理念,为特定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灵活的治疗选择,尤其适合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等场景。但其应用需严格评估病变特点,由心内科医生综合决策。

刘铁成

主治医师

沧州市人民医院

2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疾病。其危险因素分为可改变因素和不可改变因素,了解并控制这些因素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一、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机制:长期高血压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数据:收缩压每升高20mmHg,冠心病风险翻倍。 -建议:控制血压<140/90mmHg(部分人群需更低),限盐、规律用药。 2.高血脂 -关键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主要危险因素。 -危害:LDL-C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阻塞血流。 -建议:控制LDL-C达标(根据风险分层),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如肥肉、油炸食品)。 3.糖尿病 -关联:糖尿病患者冠心病风险增加2-4倍(“等危症”)。 -原因:高血糖损伤血管,常合并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建议**:控糖(HbA1c<7%)、定期监测心脑血管指标。 4.吸烟 -危害:尼古丁损伤血管内皮,一氧化碳降低血氧,加速血栓形成。 -数据:吸烟者冠心病风险增加2-4倍,戒烟1年后风险下降50%。 -建议:彻底戒烟,避免二手烟。 5.肥胖与缺乏运动 -影响:腹型肥胖(腰围:男≥90cm,女≥85cm)导致炎症和胰岛素抵抗。 -建议:BMI控制在18.5-24,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6.不健康饮食 -风险饮食:高盐、高糖、高反式脂肪(如加工食品)、蔬果不足。 -护心饮食:地中海饮食(全谷物、鱼类、坚果、橄榄油、蔬果)。 7.心理压力与睡眠不足 -机制:慢性压力升高皮质醇,诱发高血压和炎症反应 -建议:冥想、社交支持、保证7-8小时睡眠。 8.过量饮酒 -争议:少量饮酒(如红酒)可能无害,但过量直接损伤心肌。 -安全量:男性≤25g酒精/天,女性≤15g(如啤酒750ml/天) 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年龄与性别 -风险随年龄增长上升,男性>45岁、女性>55岁风险显著增加。 -绝经前女性因雌激素保护风险较低,绝经后与男性持平。 2.家族史 -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早发冠心病(男<55岁,女<65岁),风险增加2-3倍。 -应对:有家族史者需更严格管理可控因素。 三、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 多个危险因素并存时,风险呈指数增长。例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是单一因素的8-10倍。 四、预防策略 1.定期筛查: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血压、血脂、血糖。 2.分层管理:根据风险评分(如ASCVD评分)制定干预强度。 3.生活方式优先:健康饮食、运动、戒烟限酒是基石。 4.药物干预:必要时使用他汀、降压药或阿司匹林(需医生评估)。 总结:冠心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即使存在遗传或年龄风险,积极控制可改变因素仍能大幅降低患病概率。早干预、早获益,从今天开始行动!

刘铁成

主治医师

沧州市人民医院

3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糖尿病有冠心病还能运动吗?

糖尿病有冠心病还能运动吗?

李连喜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4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和心脏健康的关系有哪些方面?

糖尿病与心脏健康:不能忽视 在健康领域,糖尿病与心脏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正日益受到关注。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影响远不止于血糖水平的波动,对心脏健康的威胁更是不容小觑。了解糖尿病如何影响心脏,以及如何预防和管理相关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和关注健康的人群而言至关重要。 糖尿病为何增加心脏病风险?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这如同在体内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对心脏健康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这是血管的“第一道防线”。受损的内皮细胞无法正常发挥功能,使得血液中的脂肪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导致血管壁变厚、变硬,管腔狭窄,限制血液流动,进而增加了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至4倍,这一数据直观地揭示了糖尿病与心脏病之间的紧密联系。 糖尿病还会引发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负责调节心脏的节律和功能,当糖尿病导致自主神经受损时,心脏的正常收缩与舒张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异常,如休息时心动过速,或者在运动时心率无法正常增加。这种神经病变还会使心脏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糖尿病引发的常见心脏疾病 冠心病 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由于糖尿病加速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使得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风险大幅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糖尿病常伴有神经病变,导致心脏痛觉传入神经功能减退。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恶心、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齐等症状,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增加病死率。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特异性心肌病,主要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病变。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心肌纤维化,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患者可能出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病相比,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较为困难,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结果。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如前文所述,糖尿病会导致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影响心脏的自主调节功能。早期主要表现为休息时心动过速,随着病情进展,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均受损,心脏几乎完全失去神经支配,心率变得相对固定。患者还可能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即在从卧位突然变为站立位时,出现头晕、眼花、心慌、站立不稳等症状,这是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血管调节功能障碍,血压无法迅速调整所致。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心脏? 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心脏疾病的关键。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饮食上,应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药物治疗方面,要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高血压和高血脂是糖尿病心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压和血脂同样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如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戒烟限酒、合理使用降压药物等。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应遵循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适量参加运动,促进脂肪代谢。必要时,需使用降脂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 定期体检和心脏功能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糖、血压、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以及心脏功能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早期干预治疗。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病程较长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应增加检查的频率。若出现胸闷、心悸、气促、胸痛等心脏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除了上述措施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患者保护心脏也十分重要。要做到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对心脏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可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旅游、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此外,还应积极预防感染,避免因感染诱发心脏疾病的发作。相关,糖尿病患者面临着更高的心脏疾病风险。了解糖尿病对心脏的影响机制,积极采取预防和管理措施,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降低糖尿病心脏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重视心脏健康,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守护自己的心脏!

陈珺璘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六合区中医医院

4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面对颈椎疼痛怎么办

学术小助手

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冠心病的生活干预科普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和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不当等。虽然冠心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来控制,但预防措施同样重要。以下是冠心病的生活预防和饮食预防方法,附带一个真实的患者案例。 生活预防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和血脂,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复发。 保持良好的心态 :过度的焦虑和压力可能会使冠心病的症状恶化。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度饮酒都可能会导致血管损伤和心脏负荷增加,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规律的作息可以帮助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节律,预防冠心病。 定期进行体检 :如果你有冠心病家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帮助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饮食预防 多吃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 : Omega-3 脂肪酸可以帮助降低血脂和血压,预防冠心病。食物如鱼类、坚果、种子等都是 Omega-3 脂肪酸的良好来源。 多吃富含维生素 C 和 E 的食物 :维生素 C 和 E 可以帮助增强血管壁的弹性,预防冠心病。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西红柿、菠菜、坚果和种子等都是这些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可以帮助预防便秘,减少对心血管的影响。食物如全谷类、蔬菜、水果等都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 少食多餐 :避免暴饮暴食,分多次进食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预防冠心病。 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可能会导致血管硬化和狭窄,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应该限制肉类、奶制品和蛋黄等富含这些成分的食物的摄入。 患者案例 李先生(化名),一位 55 岁的退休工人,近年来开始出现胸闷、心悸和气短的症状。经过心血管科医生的诊断,李先生被确诊为冠心病。 李先生首先选择了西药治疗,医生开具了降压药、降脂药和抗血小板药的处方。李先生在使用西药的初期,症状有所缓解,但随后出现了胃肠道不适和头晕的副作用。医生建议李先生停药,并尝试中药治疗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调整。 李先生开始服用中药,包括山楂、丹参、决明子等,并注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他每天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同时,李先生也多吃富含 Omega-3 脂肪酸、维生素 C 和 E 、膳食纤维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空腹和过度饥饿,并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通过这些生活预防和饮食预防的措施,李先生成功地控制了冠心病的症状。他的胸闷、心悸和气短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缓解,并且没有再出现副作用。李先生的整体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结论 冠心病的生活预防和饮食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戒烟限酒、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定期进行体检、多吃富含 Omega-3 脂肪酸、维生素 C 和 E 、膳食纤维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空腹和过度饥饿以及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风险和复发的频率。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同时,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对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术小助手

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推荐医生
孙永安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三甲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偏头痛(4例) 神经病变(2例)
专业擅长:头痛、眩晕、帕金森病、脑炎、颈椎病、脑血管病、神经免疫病及神经系统复杂病症的诊治,对难治性眩晕及良性位置性眩晕诊治独具心得。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好评率:99% 接诊量:6605
张志川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三甲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病毒感染(75例)
专业擅长: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短暂行脑缺血发作),脑出血,帕金森病,头晕,眩晕,美尼尔氏病,头痛,睡眠障碍,神经症,周围神经病,焦虑抑郁状态,躯体化障碍,痴呆,脑血管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认知记忆障碍,痴呆,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及治疗(脑动脉造影、脑动脉取栓、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量:5624
焦彦岭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三甲
锦州市中心医院
病毒感染(37例) 高脂血症(5例)
专业擅长:头晕头痛、脑梗塞、神经科、失眠、偏头痛、面神经炎、痴呆、焦虑抑郁、心理咨询、植物神经功能絮乱、运动障碍疾病、认知功能减退、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脑炎、脑膜炎、周围神经病、颈椎病、腰椎病、癫痫
好评率:99% 接诊量:52550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