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图书 正文

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银川当代美术馆·文明的维度丛书简介,目录书摘

2020-06-05 11:21 来源:京东 作者:京东
书摘
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银川当代美术馆·文明的维度丛书
暂无报价
40+评论 97%好评
内容简介:  本书在科学交流和艺术史的视野中论述明代中后期耶稣会士来华后,携带至明和在中国绘制、印制的各类地图图像,以及对地图与中西科学、绘画艺术、诗歌题跋等中西文化交流活动进行深入的梳理和考证。明中期以后渐为中外交流史上第二个黄金时期,当时西来科学如何为中国人所接纳,传统的地学图像绘制和对科学启蒙的新理解成为这一时期独特的科学与艺术交流现象。伴随耶稣会传教士先后来华,作为增进天主教信仰和传播教义的主要载体,各类西来的科学图籍流行于明中后期。从流传的资料观之,这些涉及天文、地理、植物与科技活动及历史风俗等的典籍十分多样和深入,此类文献通常图文并茂,以图证教,既有欧洲科技发展的反映,也有耶稣会士来华后的所见所闻,无论是从欧洲带至中国或在明境内刻印的天主教书籍、科学图籍和诗文集都考虑到图文并茂,特别是舆地书籍几乎都要辅以地图。此时出现的诸多的《世界地图》显示出晚明知识阶层对域外疆域的特殊关注,他们以中国儒家学者传统的诗书画和文人雅集来表达对欧洲地图的敬意和喜爱,并且将各种世界地图绘制在自己的著作之中。
作者简介:   郭亮,博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普林斯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2-2015年获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欧洲科学对明代地图艺术的影响》;2010年12月-2011年6月,上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负责《欧亚大陆铁路发展与中国丝绸之路的当代功能》课题。长期专注于视觉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中外艺术交流的考察,其研究成果见于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期刊、著作中。近几年的研究在于欧洲16—17世纪巴洛克时期与中国明、清的文化艺术交流,其中论文: Elegant strategy:Jesuits’ Atlas and their Confucian connoisseur in late Ming Dynasty 入选并参加2012年7月15日《第三十三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德国•纽伦堡》—— On Religions and their Objectivations as seen from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s主题的特邀发言。目前主要致力于人文地理、视觉艺术和古物方面,考查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文化模式及视觉体验对艺术作品的影响与作用。
热门推荐文章
相关优评榜
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天天低价,畅选无忧
购物指南
购物流程
会员介绍
生活旅行/团购
常见问题
大家电
联系客服
配送方式
上门自提
211限时达
配送服务查询
配送费收取标准
海外配送
支付方式
货到付款
在线支付
分期付款
邮局汇款
公司转账
售后服务
售后政策
价格保护
退款说明
返修/退换货
取消订单
特色服务
夺宝岛
DIY装机
延保服务
京东E卡
京东通信
京东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