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简称:武汉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医院介绍
医院概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始建于1866年,是一家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管)医院和“双一流”高校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学院),协和医院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并荣获多项荣誉称号。

发展历程

医院前身是1866年创立的“汉口仁济医院”,寓意“仁爱济世”。1928年迁至现址联合办院,更名为“汉口协和医院”(UnionHospital)。新中国成立后,医院收归国有,并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为新组建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附属医院。2000年,随同同济医科大学组建华中科技大学,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学科建设

协和医院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服务国家战略。医院设49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其中血液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等10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整形科、骨科、妇产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等25个科室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人才队伍

协和医院现有职工775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715人,高级职称73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7人。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62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名。多人荣获中国医师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国之名医等称号。

技术优势

协和医院在日光性皮炎、沈迪氏病、低血钾软病、三维超声成像、小夹板固定术等研究与应用为国际首创。近年来,以CAR-T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心脏移植为代表的器官移植技术、以介入、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均达国内顶尖水准。

医疗服务

协和医院开展互联网医院、多学科诊疗、日间诊疗、远程医疗等创新服务模式。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血栓防治中心入选“国字号”。配备PET-MR、PET-CT、射波刀、术中MR等一大批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

教育培养

协和医院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生导师204名,硕士生导师539名。医院具备医学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完整的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学体系。

科研创新

协和医院现有转化医学中心、生物样本库等科研平台,建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临床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3个。近年来,牵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4项,连续8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逾百项。

公益事业

协和医院积极参与健康扶贫、巡回医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获“中国消除贫困奖”、全国卫生系统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等称号。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医院承担重症定点医院职能,全力救治患者,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未来发展

协和医院将继续秉承“仁爱济世、协诚人和”的办院思想,实施“五大战略”,落地“十大计划”,朝着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宏伟目标砥砺奋进,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医院服务

文章 儿童要警惕这种癌症,很多父母不注意!-京东健康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但在这个阶段,也有一些疾病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其中,儿童癌症就是其中之一。许多父母可能对儿童癌症缺乏了解,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将为您介绍儿童癌症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 一、儿童癌症的类型 儿童癌症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白血病、淋巴瘤、脑瘤、神经母细胞瘤等。这些癌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且治疗难度较大。 二、儿童癌症的早期症状 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症状: 1. 体重突然下降 2. 骨骼疼痛或关节疼痛 3. 持续性的发热、乏力 4. 淋巴结肿大 5. 皮肤出现异常变化 三、儿童癌症的预防措施 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多参加户外活动。 2.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疾病。 3. 注重环境因素:避免孩子接触有害物质,如二手烟、甲醛等。 四、儿童癌症的治疗方法 1. 放疗:利用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 2.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 3. 手术:切除肿瘤组织。 4. 免疫治疗: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 五、医院与科室 针对儿童癌症的治疗,需要选择专业的儿童医院。以下是一些具有儿童肿瘤科的医院: 1. 北京儿童医院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3. 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六、总结 儿童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家长引起重视。通过了解儿童癌症的相关知识,家长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康复之路

332人阅读

文章 JAMA:胰腺癌有哪些新的治疗进展?-京东健康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早期症状不典型,难以发现。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方法,适用于部分早期胰腺癌患者。化疗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杀灭癌细胞,控制肿瘤生长。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杀灭癌细胞或减轻肿瘤症状的治疗方法。靶向治疗则是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近年来,靶向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奥拉帕尼是一种针对BRCA1/2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BRCA1/2突变的转移性胰腺癌。此外,还有一些新的靶向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有望为胰腺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除了药物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乐观的心态。此外,定期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胰腺癌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协作。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就诊,接受规范的治疗。 总之,胰腺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治疗难度较大。但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和患者自身的努力,胰腺癌患者仍然有希望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未来医疗领航员

337人阅读

文章 窦汇区脑膜瘤-京东健康

窦汇区脑膜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位于颅底,靠近脑脊液循环的重要区域。由于窦汇区脑膜瘤的生长位置特殊,对其诊断和治疗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窦汇区脑膜瘤的症状 窦汇区脑膜瘤的症状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生长速度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癫痫发作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 二、窦汇区脑膜瘤的诊断 窦汇区脑膜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此外,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三、窦汇区脑膜瘤的治疗 窦汇区脑膜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可以缓解症状,降低复发风险。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减少肿瘤复发。 四、窦汇区脑膜瘤的预后 窦汇区脑膜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大小、生长速度、分级、部位等因素有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五、预防与日常保养 1. 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2.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 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等。

医疗故事汇

327人阅读

文章 心肺复苏如何操作?-京东健康

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在心跳骤停时,能够挽救生命。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疾病知识,帮助大家掌握这一救命技能。 一、心肺复苏的原理 心肺复苏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来维持患者心跳和呼吸的一种急救措施。在心跳骤停时,大脑和身体其他器官会因缺氧而迅速受损,因此,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提高生存率。 二、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 1. 确认现场安全:在开始心肺复苏前,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避免发生二次伤害。 2. 检查意识:轻拍患者的肩膀,大声呼喊“你还好吗?”如果患者无反应,则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3. 检查呼吸: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如果患者无呼吸或呼吸微弱,则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4. 进行胸外按压:将一只手放在患者胸骨下方,另一只手叠在上面,用身体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5. 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后仰,下巴抬起,使气道畅通。 6. 进行人工呼吸:将嘴巴包住患者的嘴巴,将空气吹入,每次吹气2秒,确保胸部有明显起伏。 7.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按照胸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的顺序进行,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急救人员到来。 三、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1. 保持冷静: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冷静至关重要,避免因慌乱而造成二次伤害。 2. 注意力度:胸外按压的力度要适中,过轻无法起到作用,过重则可能造成肋骨骨折。 3. 观察患者反应:在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4. 寻求专业帮助: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四、相关疾病知识 1. 心跳骤停:心跳骤停是导致心肺复苏的主要原因,常见于心脏病、中风等疾病。 2.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命。 3. 心脏病:心脏病是导致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 中风:中风也是导致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之一,患者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5.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心跳骤停,应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发生意外。

医疗星辰探秘

335人阅读

文章 压迫性跖痛症-京东健康

压迫性跖痛症,又称跖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前足底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是由于跖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引起的。 压迫性跖痛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高跟鞋或尖头鞋,导致足部结构受到压迫。 足部过度使用,如长时间行走或跑步。 足部结构异常,如扁平足或高弓足。 足部外伤或扭伤。 足部关节炎或其他炎症性疾病。 压迫性跖痛症的治疗方法包括: 休息和避免过度使用足部。 穿着合适的鞋子,避免高跟鞋和尖头鞋。 使用足部支撑或矫形器。 物理治疗,如按摩和拉伸。 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为了预防压迫性跖痛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高跟鞋和尖头鞋。 避免长时间行走或跑步。 加强足部肌肉锻炼。 注意足部保养,避免足部外伤。 如有足部结构异常,及时就医。 压迫性跖痛症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通过及时的治疗和预防,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精准医疗探秘

336人阅读

文章 复杂脑膜瘤安全全切…-京东健康

脑膜瘤是一种起源于脑膜和脑脊膜的良性肿瘤,其中中后颅底脑膜瘤较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复杂脑膜瘤的安全全切手术已经成为可能。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量保留患者的功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以下是关于复杂脑膜瘤安全全切手术的几点介绍: 1. 疾病概述:脑膜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生长在重要部位时可能会对周围神经和血管造成压迫,引发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后颅底脑膜瘤位于大脑和中脑之间,手术难度较大。 2. 手术方法:复杂脑膜瘤的安全全切手术需要采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等先进设备,医生会在显微镜下进行精细操作,尽可能切除肿瘤组织,同时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 3. 术后康复:手术成功后,患者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4. 预后:复杂脑膜瘤安全全切手术的预后良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得到显著提高。 5. 预防措施: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措施,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

老年健康守护者

333人阅读

文章 脑卒中去了又来,问题出在哪?-京东健康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许多患者经历了脑卒中后,病情反复,令人担忧。那么,脑卒中去了又来,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脑卒中的成因、预防和治疗,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脑卒中的成因。脑卒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造成的。这两种类型的脑卒中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等。 那么,为什么脑卒中去了又来呢?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脑卒中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如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2. 血压控制不理想: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脑卒中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因为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病变,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4. 治疗不规范:一些患者在脑卒中后,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或者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这些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2.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3. 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血糖。 4. 规范治疗:脑卒中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要擅自停药。 5.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脑卒中去了又来,问题出在多种因素。我们要重视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保护自己的健康。

精准医疗探秘

332人阅读

文章 胃镜检查后需要复查吗?-京东健康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其检查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那么,胃镜检查后是否需要进行复查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胃镜检查后是否需要复查,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日本,由于对胃癌的预防意识较强,建议民众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在我国,对于高危人群,如具有家族史、生活在高发地区、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所谓高危人群,是指那些有家族史、生活在高发地区、年龄较大的患者。而对于低危人群,如无家族史、生活在低发地区、年龄较小的患者,建议2到3年复查一次胃镜。当然,复查的时间间隔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和基础疾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年轻人可以适当推迟复查时间,而老年人因长期口服药物(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可能需要缩短复查时间间隔。 此外,对于胃炎较严重的患者,也需要适当缩短复查时间间隔,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需要注意的是,胃镜检查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总之,胃镜检查后是否需要复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对于低危人群,建议2到3年复查一次。同时,患者应遵医嘱,按时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健康知多少

317人阅读

文章 走一段就要歇一会,这样的腿疼很可能是腰椎管狭窄!-京东健康

腿疼是许多中老年人常见的问题,很多人觉得这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但实际上,腿疼可能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前兆。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走一段路后,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休息一会儿后症状缓解。这种症状被称为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表现。 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遗传、外伤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退变、椎体滑脱等病变会导致腰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引起相应的症状。 除了间歇性跛行,腰椎管狭窄症还可能伴有腰痛、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情况。 预防腰椎管狭窄症的关键在于注意腰部的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病友互助家园

332人阅读

文章 片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很严重,但没症状,要治疗吗?-京东健康

片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很严重,但没症状,要治疗吗? 作者 | 李维新 文章首发于 | 脊柱医生李维新微博 昨日门诊,遇见一位急匆匆赶来的病人,掏出核磁片子就说:“李主任,你快看看我这片子,突出得这么严重,是不是要手术?”。 仔细询问过病史和查体,发现病人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就建议他可以暂时先不处理,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腰椎保护,改善不良姿势,适度做一些腰背肌锻炼,然后注意观察身体情况,若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就可以了。 这位病人很吃惊:“我都做好准备要手术了,结果却不用治疗?不是说早发现、早治疗吗?迟早要做的话,不如趁早?”。 很多人都像这位病人一样有此想法,拿到影像学报告,上面写着“腰椎X/X突出”或者“腰椎间盘膨出”等等,十分害怕,想着要赶快治疗。但其实,影像学报告和临床诊断是有一定差距的! 大多数人都有“腰椎间盘突出”! 一般情况下,我们大约在20岁左右,椎间盘或多或少地开始退化,间盘脱水,纤维环轻度力量变弱,间盘会慢慢往外膨出,这时候大多数人的影像学检查都会提示“椎间盘有膨出”或“突出”。 但这些也仅仅是影像学上的改变,和病人的症状经常是不吻合的。比如,许多没有任何症状的正常人去拍核磁,也会显示腰椎间盘突出;许多显示腰椎间盘突出非常明显的人,却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就像本例); 相反,有些人椎间盘突出的并不明显,反而腿痛十分严重。这个时候,要如何治疗,就要交给专业的脊柱医生来判断了。 片子上有突出,但并非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两个不同概念。 腰椎间盘突出只是腰椎在退行性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腰椎出现器质性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则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病人腰部神经等受到影响,病人表现出一系列症状。 可以简单理解为,出现神经根受压等症状才能被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时候才是一种疾病。 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并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比如说腰腿痛、腿部的放射性疼痛,没有神经根受压,这时候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所以不必要太过担心,这种情况不用手术,也不用处理,可以注意观察,若后面有症状了再及时就诊。 如果病人已经出现腰腿痛等症状,或者做磁共振显示已经影响腰部神经,那最好及时干预,尽早进行正规治疗。 一般大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就可缓解症状。但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如果神经受压已经比较严重,正规保守治疗没有效果了,严重影响生活,这时还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因为神经损伤不可逆,只有及时手术给神经根减压才能够缓解病人症状,避免病人症状不断加重,甚至出现更严重的神经损伤!

医疗新知速递

303人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