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儿研所,首儿,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儿研所,首都儿研所专家

简介:

首都儿科研究所是新中国第一家儿科医学研究所,前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983年归属北京市卫生局,正式更名为首都儿科研究所,1986年附属儿童医院正式成立。附属儿童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属于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集儿科基础研究、临床、高等教育、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儿科医学机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申报儿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硕士培养点。全所院现有职工1900余人。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66名,拥有高级职称专家259名。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0余人。研究所设有11个基础研究室、1个儿童健康大数据中心和1个实验中心,儿童发育营养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童病毒病原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拥有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发育及疾病研究中心、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国家CDC妇儿中心合作科技创新合作中心等4个科研合作中心。在六十余年的发展中,确立了以“儿童保健研究”“儿科疾病应用基础研究”“儿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3个重点研究方向和有着明确科技创新特色的学科群。建立科技创新研究平台,整合优势科研资源,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完整的发展体系。承担着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间的多边合作以及科技部、国家卫健委、北京市卫健委、市科委等一系列关系到儿童保健、儿科常见病和罕见病等重大研究项目,课题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一批优秀研究项目先后获奖,获得国家级奖项7个,省部级各类科技进步奖105项。附属儿童医院编制床位400张。设有26个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2019年门诊量227万余人次,出院病人3.7万余人次,住院手术病人1.2万余人次。国家/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技术实力领先。拥有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计委卫生行业专项课题先天重大畸形治疗技术科技攻关牵头单位、中国出生缺陷救助“示范基地”、全科联盟联合诊疗中心成员单位、中国儿童糖尿病管理中心、中华医学会新生儿学组委员单位5个国家级平台,爱婴医院、北京市/朝阳区危重新生儿转会诊指定医院、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东区)牵头单位、呼吸道疾病诊断治疗中心、北京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北京市新生儿学组组长单位6个北京市级平台。。

蒋丽潇 主治医师

婴幼儿湿疹,尿布疹,婴幼儿外阴炎,婴儿痤疮,脓疱疮,青少年痤疮,儿童特应性皮炎,荨麻疹,银屑病,头癣,体股癣,花斑癣,汗疱疹,线状苔藓,沙土皮炎,脂溢性皮炎,毛周角化症,寻常疣,传染性软疣,疫苗反应性疹,感染性发疹等婴幼儿常见皮肤问题。

好评 99%
接诊量 2480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婴幼儿湿疹,尿布疹,婴幼儿外阴炎,婴儿痤疮,脓疱疮,青少年痤疮,儿童特应性皮炎,荨麻疹,银屑病,头癣,体股癣,花斑癣,汗疱疹,线状苔藓,沙土皮炎,脂溢性皮炎,毛周角化症,寻常疣,传染性软疣,疫苗反应性疹,感染性发疹等婴幼儿常见皮肤问题。
更多服务
庞冲 主任医师

过敏性鼻炎,腺样体面容,耳鼻喉科常规手术及鼻窦,鼻颅底手术治疗,儿童耳鼻咽喉先天性疾病的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过敏性鼻炎,腺样体面容,耳鼻喉科常规手术及鼻窦,鼻颅底手术治疗,儿童耳鼻咽喉先天性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李三林 主治医师

尤其擅长血管瘤,淋巴管瘤,动静脉畸形,视网膜母细胞瘤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尤其擅长血管瘤,淋巴管瘤,动静脉畸形,视网膜母细胞瘤
更多服务
王雪琪 主治医师

湿疹、血管瘤、腮漏、疝气、食管狭窄、阑尾炎、巨结肠、胆总管囊肿、肛门闭锁、胆道闭锁、幽门狭窄、鞘膜积液、消化道异物、结肠息肉、直肠息肉、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心肌病。

好评 99%
接诊量 906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湿疹、血管瘤、腮漏、疝气、食管狭窄、阑尾炎、巨结肠、胆总管囊肿、肛门闭锁、胆道闭锁、幽门狭窄、鞘膜积液、消化道异物、结肠息肉、直肠息肉、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心肌病。
更多服务
郝建云 副主任医师

1.急慢性腹痛,腹泻,呕吐,便血,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性肝炎,炎症性肠病,胃食管返流,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疾病。 2.发热,感冒,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好评 99%
接诊量 1258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1.急慢性腹痛,腹泻,呕吐,便血,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性肝炎,炎症性肠病,胃食管返流,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疾病。 2.发热,感冒,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更多服务
狄奇 主治医师

擅长:血管瘤、血管畸形、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等相关脉管畸形的治疗。主攻:儿童超微创介入治疗。 学术贡献:血管瘤新药发明专利1项《一种含有两亲性聚合物的血管瘤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科研成果:发表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畸形、视网膜母细胞瘤、肝血管瘤、小儿脑动静脉畸形相关领域论文19篇。主持儿童静脉畸形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荣获“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核心技术开展优秀医师”,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获得有关血管瘤药物治疗发明专利1项,儿童介入手术相关专利8项。组建学术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个人近五年发表文章:《miR-206在血管瘤患儿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普萘洛尔疗效的相关性》、《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儿童富血供型血管瘤的疗效》、《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介入栓塞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临床效果》、《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眼动脉介入化学疗法与全身静脉-眼动脉联合化学疗法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疗效比较》、《儿童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等。 参编专著3部,《儿童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综合诊治》(人卫版)、《静脉知识习题指导》(人卫版)、《静脉性疾病聚桂醇硬化实用技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科普及公益:CCTV少儿频道、央视网《少儿守护人》第一季第六期“血管瘤的认知与介入治疗”主讲人。新华网《新华大健康》“动静脉畸形”专题主讲人。新浪网健康频道,“血管瘤、淋巴管瘤”科普讲座主讲人。大鸾翔宇基金“彩虹宝贝”项目,专家组成员。 教学工作:负责科室规培医师、进修医师及轮转医师的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介入手术教学演示及科研管理工作。

好评 100%
接诊量 63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擅长:血管瘤、血管畸形、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等相关脉管畸形的治疗。主攻:儿童超微创介入治疗。 学术贡献:血管瘤新药发明专利1项《一种含有两亲性聚合物的血管瘤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科研成果:发表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畸形、视网膜母细胞瘤、肝血管瘤、小儿脑动静脉畸形相关领域论文19篇。主持儿童静脉畸形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荣获“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核心技术开展优秀医师”,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获得有关血管瘤药物治疗发明专利1项,儿童介入手术相关专利8项。组建学术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个人近五年发表文章:《miR-206在血管瘤患儿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普萘洛尔疗效的相关性》、《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儿童富血供型血管瘤的疗效》、《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介入栓塞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临床效果》、《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眼动脉介入化学疗法与全身静脉-眼动脉联合化学疗法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疗效比较》、《儿童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等。 参编专著3部,《儿童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综合诊治》(人卫版)、《静脉知识习题指导》(人卫版)、《静脉性疾病聚桂醇硬化实用技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科普及公益:CCTV少儿频道、央视网《少儿守护人》第一季第六期“血管瘤的认知与介入治疗”主讲人。新华网《新华大健康》“动静脉畸形”专题主讲人。新浪网健康频道,“血管瘤、淋巴管瘤”科普讲座主讲人。大鸾翔宇基金“彩虹宝贝”项目,专家组成员。 教学工作:负责科室规培医师、进修医师及轮转医师的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介入手术教学演示及科研管理工作。
更多服务
任玉乾 住院医师

小儿普外外科及泌尿外科常见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14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小儿普外外科及泌尿外科常见疾病。
更多服务
杨圣海 副主任医师

发热、咳嗽、感冒、肺炎、抽动障碍、多动症、癫痫、发育迟缓、脑炎等。

好评 99%
接诊量 1.4万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发热、咳嗽、感冒、肺炎、抽动障碍、多动症、癫痫、发育迟缓、脑炎等。
更多服务
曲艳凝 主治医师

擅长儿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的诊治:小儿发热、感冒、呕吐、腹泻、胃肠炎、哮喘、肺炎、支气管炎、喉炎、新生儿疾病等

好评 99%
接诊量 8540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擅长儿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的诊治:小儿发热、感冒、呕吐、腹泻、胃肠炎、哮喘、肺炎、支气管炎、喉炎、新生儿疾病等
更多服务
孙清 主治医师

包茎,包皮龟头炎,包皮过长,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尿道口囊肿,包皮囊肿,包皮黏连,小阴唇黏连,外阴炎,隐匿性阴茎,隐睾,尿道下裂,肾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或狭窄等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后伤口恢复情况评估咨询及换药处理。手术排期咨询,日间及病房手术预约。

好评 100%
接诊量 50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包茎,包皮龟头炎,包皮过长,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尿道口囊肿,包皮囊肿,包皮黏连,小阴唇黏连,外阴炎,隐匿性阴茎,隐睾,尿道下裂,肾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或狭窄等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后伤口恢复情况评估咨询及换药处理。手术排期咨询,日间及病房手术预约。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一口烤肉裹着清爽生菜,鲜嫩多汁又解腻”,这是不少人餐桌上的“心头好”。但最近一则新闻却让人惊出冷汗:一位女子因频繁食用生菜卷烤肉出现剧烈腹痛,医生竟从其体内取出一条20厘米长的活蛔虫!这背后,藏着哪些被忽略的健康隐患?
 
蛔虫从哪来?生菜和烤肉都是“嫌疑犯”
 
蛔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虫卵常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手进入人体。
 
- 生菜等生食是“重灾区”:如果生菜在种植、运输或清洗过程中接触到被蛔虫卵污染的土壤、污水,简单冲洗很难彻底去除虫卵。当人生吃这些生菜时,虫卵就可能趁机进入肠道“安家”。
- 未烤熟的烤肉也有风险:肉类若携带蛔虫幼虫,短时烤制可能无法完全杀灭。一旦食用了未熟透的肉,幼虫就可能在肠道内逐渐发育成成虫。
 
身体出现这些信号,可能是蛔虫在“捣乱”
 
蛔虫在体内寄生时,会悄悄释放毒素、掠夺营养,引发多种不适:
 
- 反复腹痛,尤其是肚脐周围,疼痛可能时轻时重;
- 食欲下降,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 部分人会有烦躁、失眠,甚至磨牙等表现;
- 严重时,蛔虫可能钻入胆道、阑尾等部位,引发更危急的病症。
 
这样做,才能放心吃“生菜卷烤肉”
 
想要享受美食又远离寄生虫,关键在“清洁”和“熟透”:
 
- 生菜彻底清洗:用流动的水反复冲洗,最好再用盐水或小苏打水浸泡几分钟,去除表面残留的虫卵和杂质。
- 烤肉确保熟透:烤肉时要烤至表面金黄、内部无血丝,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彻底杀灭可能存在的幼虫。
-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用未洗的手接触食物,切断虫卵入口的途径。
- 定期驱虫:如果经常生食蔬菜或肉类,可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服用驱虫药,预防寄生虫感染。
 
美食虽诱人,健康更重要。记住:生菜洗净、烤肉烤熟,才能让每一口“生菜卷烤肉”都吃得安心又满足!   

(1)面料的重要性

聚酯内裤会抑制精子的生成,提高了睾丸局部的温度,容易诱发少精子症的发生,最终可能引起不育症。另外聚酯类化纤的内裤也会在阴茎部位产生静电,可能消弱了其性功能,导致性欲低下。尽量选择松紧适度的内裤,长时间穿紧身的内裤会压迫到阴茎,引起阴茎的弯曲。另外要慎重选择颜色,颜色越深所使用的燃料就会越多,染料里面会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多少可能会带有一些毒性,另外过白的内裤可能是因为过度漂白所引起的,从而增加了生殖系统的过敏性。
 
(2)如何选择内裤的类型和款式
男性上班的时候可以选择丁字内裤或者是四角内裤;在家里休息的时候可以选择宽松的平裆裤,这样可以让性器官得到自由的活动;外出游玩的时候可以选择丁字形的内裤,这样能够减少睾丸有较大的活动量;睡觉的时候尽量选择平口裤或者是四角内裤;运动的时候应该采取透气性比较好的内裤,这样能够减少大腿以及性器官之间的摩擦;对于总是开车的司机来说尽量不要穿纯棉的内裤,不妨选择吸汗性比较好而且容易干的面料;对于腿粗的男性朋友来说,应该选择高叉的三角裤,这样能够让腿显得更加修长。
胸痛来袭,原因复杂多样。面对这种警报,医生常建议做胸部CT检查,这是为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就像给胸腔内部做一次“高清扫描”,能清晰揭示许多隐藏的严重问题,是排查器质性病变的关键利器:
 
1.  揪出“心脏大血管危机”:*普通胸片难以清晰显示心脏后方的大血管。CT能快速、精确地诊断致命的 :主动脉夹层、(血管内膜撕裂)、肺栓塞(肺动脉被血栓堵塞)以及主动脉瘤等危重急症,这些疾病分秒必争。
2.  筛查肺部“隐形炸弹”:胸部CT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远高于普通X光片。它能发现微小结节、肿块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是排查肺癌的重要手段。
3.  让“肺部炎症”无处遁形:当肺炎(尤其是特殊类型如间质性肺炎、肺脓肿)或肺结核引起胸痛时,CT能清晰显示炎症的范围、严重程度、有无空洞或积液,指导精准治疗。
4.  透视“骨头的伤痛”:对于因外伤(甚至剧烈咳嗽、打喷嚏)导致的细微肋骨骨折或胸骨骨折,普通X光可能漏诊,而CT能清晰显示骨折线,明确疼痛来源。
 
总结来说:胸部CT以其无与伦比的密度分辨率和横断面成像能力,成为胸痛诊断的“侦察兵”。它能高效排除或确诊那些可能威胁生命的器质性病变(如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肺癌、严重肺炎、隐匿性骨折),为医生提供关键依据,避免误诊漏诊,为您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当医生建议检查时,请积极配合,查明病因才能精准治疗。  
“癌症半数都是治死的”——这句在网络上流传的说法,让不少患者和家属陷入纠结:既然治疗可能痛苦又无效,不如放弃治疗“顺其自然”。但这种观点真的科学吗?如果查出癌症后不治疗,身体究竟会发生什么?
 
“癌症半数是治死的”:误区背后的真相
 
这种说法源于对癌症治疗副作用的过度放大。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确实可能带来疼痛、呕吐、脱发等不适,但现代医学早已在“疗效”与“生活质量”间找到平衡:
 
- 治疗的核心是延长生命、减轻痛苦:以肺癌为例,早期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70%-90%,而晚期不治疗的生存期通常仅数月;即便是晚期癌症,靶向药、止痛药等也能显著缓解症状,让患者带瘤生存更久。
- 副作用可防可控:如今的化疗方案已更精准,配合止吐药、升白药等辅助治疗,多数患者能耐受;放疗也可通过精准定位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所谓“治疗导致死亡”,多是晚期癌症本身进展或严重并发症所致,而非治疗直接引起。
 
不治疗,身体会逐渐被癌症“吞噬”
 
癌症的本质是失控增殖的细胞,若不干预,会像“侵略者”一样逐步破坏身体机能,过程往往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痛苦:
 
- 局部压迫与破坏:肿瘤会不断增大,压迫周围器官。比如肺癌会堵塞气管导致呼吸困难,胃癌会阻塞消化道引发无法进食,骨癌则会侵蚀骨骼造成剧烈疼痛和骨折。
- 全身消耗与衰竭:癌细胞会掠夺身体营养,导致患者体重快速下降、肌肉萎缩(即“恶病质”),免疫力急剧降低,哪怕是轻微感染(如感冒)都可能致命。
- 转移与多器官衰竭:癌细胞会通过血液、淋巴转移到全身,如转移到肝脏会导致黄疸、腹水,转移到脑部会引发头痛、昏迷,最终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在痛苦中离世。
 
理性选择:治疗不是“非黑即白”
 
放弃治疗并非“轻松解脱”,而积极治疗也不等于“过度治疗”。科学的选择应结合癌症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
 
- 早期癌症:多数可通过手术治愈(如早期乳腺癌、结直肠癌),不治疗几乎等同于放弃治愈机会。
- 中期癌症:通过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能显著延长生存期,部分患者可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 晚期癌症:若治疗收益有限,可选择“姑息治疗”——不追求消灭肿瘤,而是通过止痛、营养支持等手段减轻痛苦,让患者平静度过最后时光,这与“完全不治疗”有本质区别。
 
给患者和家属的提醒
 
癌症治疗的终极目标是“活得更久、活得更好”。与其被谣言误导,不如:
 
- 相信科学评估:让医生明确癌症类型、分期及预后,了解治疗的可能收益与风险。
- 重视生活质量:若治疗确实无法延长生命或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可与医生沟通选择姑息治疗,而非盲目放弃。
- 拒绝“一刀切”思维:从早期肺癌的治愈,到晚期淋巴瘤通过CAR-T疗法实现缓解,医学的进步正在不断改写癌症的结局,不治疗意味着放弃所有可能。
 
“癌症半数是治死的”是对医学的误读,而“不治疗就能少受苦”更是美丽的谎言。面对癌症,理性的态度是: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无论是积极治疗争取治愈,还是姑息治疗守护尊严,都比放弃治疗任由癌症侵蚀身体更有意义。  
白酒在很多场合都是社交的“润滑剂”,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杯中之物究竟是能带来片刻愉悦的“调剂”,还是潜藏健康危机的“陷阱”?答案其实早已被医学研究明确——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饮用白酒弊远大于利,甚至可能埋下致命隐患。
 
白酒对血糖的“双重扰乱”
 
酒精(尤其是白酒这类高浓度酒精饮品)对血糖的影响具有即时性和复杂性,堪称“血糖调控的破坏者”:
 
- 短期低血糖风险:白酒会抑制肝脏的糖异生功能,阻碍肝脏释放葡萄糖。如果糖尿病患者空腹饮酒,或饮酒时未及时进食碳水化合物,可能在饮酒后数小时内出现低血糖,表现为头晕、心慌、手抖、意识模糊,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长期血糖失控:白酒的热量较高(每克酒精约含7千卡热量),长期饮用会导致总热量摄入超标,加重胰岛素抵抗,使血糖难以稳定控制,进而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白酒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协同伤害”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神经本就脆弱,白酒会进一步放大这种损伤:
 
- 血管损伤:酒精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升高血压、血脂,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这意味着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脑梗)的风险大幅增加,而这些疾病正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 神经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手脚麻木、疼痛。酒精会加重神经细胞的缺氧和代谢障碍,让神经病变的症状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肝肾负担: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长期饮酒会导致肝功能损伤;而糖尿病患者本身肾脏负担较重,酒精会进一步增加肾脏排泄压力,加速肾功能衰退。
 
特殊场景下的“饮酒误区”
 
不少糖尿病患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少喝一点没事”,但这些误区可能带来风险:
 
- “低度白酒更安全”:无论是高度还是低度白酒,其核心成分都是酒精,区别仅在于水分含量。只要摄入酒精,就会对血糖和器官造成影响。
- “喝酒能降血糖”:部分患者发现饮酒后血糖暂时下降,便认为酒精有“降糖作用”。实际上,这是酒精抑制肝糖原释放导致的短期效应,随后可能出现血糖反跳升高,且低血糖的风险远大于这一“短暂益处”。
- “用胰岛素/降糖药就能抵消酒精影响”:酒精与降糖药、胰岛素联用,会显著增加低血糖风险,且低血糖症状可能被酒精的镇静作用掩盖,延误救治。
 
给糖尿病患者的“饮酒建议”
 
从健康角度出发,糖尿病患者最安全的选择是不饮酒。若因特殊情况必须饮酒,需严格遵循“限量、控时、监测”原则:
 
- 严格限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约相当于白酒50毫升),女性不超过15克(约相当于白酒30毫升),且每周饮酒不超过2次。
- 避免空腹:饮酒前吃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主食、蔬菜),减缓酒精吸收,降低低血糖风险。
- 加强监测:饮酒后24小时内密切监测血糖,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补充糖分并就医。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白酒带来的短暂“愉悦”,远不及它对血糖、血管、器官的长期伤害。与其纠结“能不能喝”,不如用茶水、无糖饮料替代酒杯,这才是守护健康最可靠的选择。毕竟,稳定的血糖和健全的身体,才是享受生活的根本。  

1、老年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与疾病特点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20%,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长期接受照顾的老年人群患病率高达80%。

慢性便秘定义基于罗马IV标准:症状持续6个月,近3个月内至少1/4排便符合两项以上特征(如排便费力、干球便、排便不尽感等)。

并发症包括加重心脑血管疾病、诱发憩室病、尿潴留、粪源性肠梗阻、结肠癌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老年慢性便秘的综合评估

危险因素:每日液体摄入<1.5升、纤维素摄入<25克、运动受限、环境隐私不足、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不足。

临床评估需询问病史(便秘症状、报警征象如便血、消瘦)、共病、用药史及认知功能。

严重程度分三级:轻度(不影响生活)、中度、重度(需长期用药或手术)。顽固性便秘属重度,常见于出口梗阻型或结肠无力患者。

3、老年慢性便秘的治疗策略

非药物治疗:每日纤维素≥25克、饮水1500-1700毫升、定时排便(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心理疏导及认知训练。

生物反馈治疗为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一线疗法,通过训练协调肌肉运动改善排便。

手术适应症: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便秘,需排除假性肠梗阻及器质性疾病,术式包括结肠部分切除等。

4、药物治疗与分级处理

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安全有效,适用于轻中度便秘;乳果糖可增殖有益菌,国内外指南推荐。

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仅短期使用,长期可能致结肠黑变病;润滑剂适用于粪便嵌塞患者。

分级处理:一级(调整生活方式+经验性治疗2-4周),二级(结肠传输实验分型用药),三级(多学科会诊或手术)。

胃癌是指原发于胃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根据2020年我国最新数据,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三。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我国约占其中的40%。

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本视频对胃癌外科的常规诊疗进行了简单的科普介绍,希望各位同道和病友可以更好的了解胃癌这一疾病

此次视频主要对于过敏性紫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享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形状类似蝴蝶,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出现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异常的团块,是比较常见的甲状腺异常表现 ,很多人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而颈部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较小,质地柔软,不易被摸到。当甲状腺出现问题时,比如发生炎症或病变,颈部淋巴结可能会因免疫反应而肿大。

如果甲状腺结节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同时出现,这就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意味着甲状腺的病变已经影响到了周围的淋巴系统,病情相对复杂,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一、出现这种情况的常见原因

炎症性疾病:亚急性甲状腺炎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炎症刺激甲状腺组织,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甲状腺结节形成,同时炎症扩散可使颈部淋巴结肿大。这种情况下,甲状腺可能伴有疼痛、触痛,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良性肿瘤:甲状腺腺瘤是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有时会伴有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不过,这种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细胞从甲状腺组织中脱落,通过淋巴管转移到颈部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这种转移的淋巴结通常质地较硬,活动度差,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相互融合成团。

二、如何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当发现甲状腺结节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时,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来评估病情。

超声检查:这是最常用且重要的检查手段。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如是否有钙化、囊性变),以及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血流信号等特征。通过这些信息,医生能初步判断结节和淋巴结的良恶性倾向。

血液检查: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T3、T4、TSH 等),判断甲状腺的功能状态;检查甲状腺自身抗体(如 TPOAb、TgAb),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还可能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对甲状腺癌的监测有一定意义。

细针穿刺活检:对于超声检查怀疑有恶性可能的结节和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是明确诊断的关键检查。通过细针抽取少量细胞或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能直接判断是否存在癌细胞。

三、不同情况的治疗方式

炎症性疾病:如果是亚急性甲状腺炎,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桥本甲状腺炎若甲状腺功能正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若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则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

良性肿瘤:对于较小、无症状的甲状腺腺瘤,可定期观察。若腺瘤较大,出现压迫症状(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或影响美观,可考虑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一旦确诊为甲状腺癌并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甲状腺组织及转移的淋巴结。术后可能还需要进行放射性碘治疗,以清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之后根据病情,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抑制治疗,预防肿瘤复发。

医生结语

甲状腺结节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虽然不一定意味着病情严重,但确实是一个需要引起警惕的信号。发现这种情况后,不要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甲状腺专科或普外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定期复查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希望大家都能重视甲状腺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糖尿病发生低血糖,也很危险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