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别名:小儿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小儿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假性粒细胞减少症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介绍
  • 以感染频发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 可为先天性遗传,也可为后天感染获得
  • 本病儿童多见,药物治疗后预后较好

简介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最低值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3个月内至少检出3次称为“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本病不常见。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病率较低,约为1/2.5万。本病病因复杂繁多,感染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最为常见,是4岁内婴幼儿最常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类型,90%发生于14个月内。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如感染频发、皮肤红肿、咳嗽、咯痰,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本病可以治愈。多数4岁以下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可自愈,年龄大的患儿经过规范治疗,总体预后良好,且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症状表现:

是4岁内婴幼儿最常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类型,90%发生于14个月内。临床表现可为小儿反复严重的感染,也可无任何症状。由于缺少中性粒细胞抗感染,可出现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组织炎乳突炎中耳炎咽炎肺炎,偶尔可发生脑膜炎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中性粒细胞计数>400/mm3时,其感染发生率并不高于正常同龄儿;随年龄增长,感染发生率也会逐渐下降。

诊断依据:

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高,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其变异很大,呈非周期性波动从零到接近正常。轻症患儿在感染时粒细胞计数可升至正常,几乎每天都有变化,使诊断极为困难。

2.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粒细胞减少程度和感染无关,常见轻度贫血(因炎症所致)和反应性血小板增高。

3.骨髓检查发现骨髓增生活跃和粒细胞系统早期发育成熟受阻,偶尔与影响骨髓细胞生成的疾病,导致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Kostmann综合征一样,为后期成熟障碍(晚幼粒细胞/带状核粒细胞)。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哪些类型?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2大类:

1.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2.后天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不常见。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病率较低,约为1/2.5万。4岁以下婴幼儿好发,约90%发生于14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病无明显性别、地区差异[ 3]

是否可以治愈?

多数可以治愈。多数4岁以下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可自愈,年龄大的患儿经过规范治疗,总体预后良好,且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关问诊记录

孩子5岁,中性粒细胞低,EB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如何治疗?患者女性40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7

医生建议:孩子的情况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EB病毒感染,同时伴有免疫功能紊乱。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免疫功能指标,监测恢复情况。对于EB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效治疗,主要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可以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需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避免接触感染源,以帮助孩子恢复免疫力。

查看详情

8个月婴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医生建议补充维生素B4,家长担心用药安全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3

医生建议:对于婴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情况,家长应首先明确病因,可能涉及感染、营养不良或遗传性疾病等。磷酸腺嘌呤(曾被误认为维生素B4)不适合婴儿使用,建议家长带宝宝复诊,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应保证宝宝营养均衡,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查看详情

小儿反复生病,抽血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偏低,医生开了皂矾丸,家长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患者女性40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6

医生建议:小儿中性粒细胞偏低可能与反复生病、免疫力低下有关。治疗上可以使用通用名为皂矾的药物来提高白细胞计数。生活上,需要做好防护,避免再次感染,尤其是在恢复期。家人感冒时要远离宝宝,减少宝宝的感染风险。

查看详情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什么?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它并不会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事实上,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所有的粒细胞减少都属于慢性良性类型。然而,粒细胞的来源是骨髓,并通过血液循环系统释放到全身。部分粒细胞会附着在血管壁上,而不是进入血管内部,因此在检查时可能会显示粒细胞数量减少的结果。但是,当患儿面临感染或其他刺激时,体内的粒细胞数量会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表明这种情况对患儿的健康影响不大。 在某些情况下,家长可能会注意到孩子经常感冒或皮肤感染。这些症状可能会引起家长的担忧,认为孩子的免疫系统有问题。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并不是由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引起的。相反,它们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如环境、生活习惯或遗传因素等所致。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孩子可能患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该立即咨询专业的医生。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孩子的具体情况。虽然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本身并不会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它可能是其他潜在健康问题的指示器。因此,及早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孩子保持健康。首先,确保孩子有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饮食。其次,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最后,定期带孩子去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生命之光传递者

2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什么?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异原性疾病,表现为持续数月至数年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无其他原发疾病。这种疾病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脑膜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乳突炎、中耳炎、咽炎和肺炎等并发症。然而,大多数患儿在确诊后数月至数年内自愈,平均病程约为20个月,多在4岁前痊愈。年长儿自行缓解的机会相对较少。 例如,一个3岁的男孩在连续数月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后被诊断出患有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通过定期的血液检查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在18个月后完全恢复了健康。 这种疾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药物副作用或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的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如抗生素、免疫球蛋白替代疗法等。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卫生和营养,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环境和物质。 总之,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虽然是一种需要关注的疾病,但大多数患儿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和护理恢复健康。家长和医生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早日康复。

医疗星辰探秘

27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方法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对保障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预防措施 1. 孕妇保健:孕妇在孕早期要避免接触放射线,慎用化学药物,注射风疹疫苗等,防止病毒感染。同时,加强营养,及时治疗慢性病,为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2. 遗传咨询及家族调查:对于有遗传性免疫缺陷病的家庭,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家族遗传史,评估下一胎孩子患病的风险。对于抗体或补体缺陷患者的直系家属,应检查抗体和补体水平,确定家族患病方式。 3. 产前诊断:某些免疫缺陷病可以进行产前诊断,如腺苷脱氨酶缺乏症、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及某些联合免疫缺陷病。通过产前诊断,可以及早发现疾病,避免患儿的出生。 二、治疗方法 1.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抗生素、输血等对症治疗措施。 2. 免疫调节治疗: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病情。 3. 支持治疗: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休息等支持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之路

4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