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以前吃辣不过敏,现在过敏好了能吃辣吗?

以前吃辣不过敏,现在过敏好了能吃辣吗?

我从小就爱吃辣,辣椒在我家餐桌上是常客。可最近,我的身体却对辣椒产生了过敏反应。每次吃辣椒,手掌心就会长满红痘痘,非常难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我仍然担心:我以前吃辣不过敏,现在过敏好了能吃辣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并告诉我,过敏状态在慢慢转好,但仍需谨慎。医生建议我在用药期间少吃辣椒,等到完全恢复后再逐渐增加辣椒的摄入量。

我心中一阵窘迫和焦急,担心自己是否能再次享受辣椒的美味。医生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不要太担心,过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只要你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生活调整,相信你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听了医生的话,我感到一丝安慰。回家后,我开始认真执行医生的建议,减少辣椒的摄入量,并继续服用药物。每天,我都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希望能早日恢复健康。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前,我总是贪图辣椒的刺激,忽视了身体的信号。现在,我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决定从此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再次尝试辣椒时,我小心翼翼地品尝,发现自己已经可以适量地享受辣椒的美味了。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的经历能对你们有所帮助。食物过敏恢复指南 常见症状 食物过敏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水肿、呼吸急促、胸口闷等。易感人群主要是有过敏史的人群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 推荐科室 过敏科或皮肤科 调理要点 1. 避免接触过敏原,尤其是在过敏期内; 2. 按医嘱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 3. 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辣椒的摄入量; 4.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新鲜或不干净的食物; 5.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哪些人可以进行脱敏治疗?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儿出现: 1)病人患有IgE介导的I型过敏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伴结膜炎)、过敏性哮喘等 2)过敏反复不好,过敏源确定且难以避免,如尘螨、花粉等 3)过敏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吃药就能改善,但停药就复发 4)通常皮肤激发试验(SPT)需要大于等于2个“+”、SIgE检测大于等于2级 满足以上四点的病人也就达到了接受脱敏治疗的基本条件,可以脱敏治疗了。 目前临床常用的皮下注射和舌下给药两种方式。一般来讲,舌下给药适用3岁以上的宝宝,皮下注射适合5岁以上的宝宝。

金蕊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5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又称为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在患者明确过敏原后,选取相应的过敏原制剂,比如临床常用的粉尘螨,通过浓度逐渐递增促使患者的免疫系统逐步产生免疫耐受,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症状明显减轻,甚至不产生过敏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脱敏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唯一针对过敏性疾病病因的治疗方法。

金蕊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4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为什么要进行脱敏治疗?

为了避免过敏性疾病的发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杜绝与过敏原接触。但在现实生活中,单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进行症状控制非常困难且很难实现。 临床上常用的抗过敏药物虽然起效快,需要长期反复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并且不能阻断过敏性疾病的进展恶化。而尽早进行脱敏治疗,能明显减轻甚至完全缓解过敏症状,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摆脱对症用药,并能预防疾病加重和产生新的过敏,在脱敏治疗终止后疗效仍能长期持续。

金蕊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5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怎么吃?

牛奶蛋白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困扰。那么,患有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该如何饮食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牛奶蛋白过敏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宝宝。 一、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 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肠绞痛、便秘、便血等。 2. 呼吸系统症状:流涕、慢性咳嗽、喘息等。 3. 皮肤症状:湿疹样表现、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等。 4. 其他症状: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 二、牛奶蛋白过敏的饮食建议 1. 回避牛奶: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应避免摄入任何含有牛奶成分的食物。 2. 母乳喂养: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妈妈应避免摄入可能导致宝宝过敏的食物,如小麦、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贝类、大豆等。 3. 特殊配方奶粉:如果宝宝是配方奶喂养,应选择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深度水解奶粉是将牛奶蛋白水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减少过敏原的摄入。氨基酸配方奶粉则是将牛奶蛋白完全水解成氨基酸,避免过敏原。 4. 注意观察:在给宝宝添加新的食物时,应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避免过敏症状的发生。 三、牛奶蛋白过敏的预防 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宝宝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 2. 加强营养:保证宝宝摄入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3. 定期体检: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牛奶蛋白过敏。 四、牛奶蛋白过敏的注意事项 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奶粉:购买奶粉时应选择正规渠道,确保产品质量。 2. 严格按照说明书喂养:喂养奶粉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避免过量喂养。 3. 及时就医:如果宝宝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

未来医疗领航员

6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什么是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分为舌下和皮下两种,是WHO认定唯一可以改变过敏进程的治疗手段。

龚晶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7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指导之一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患者需要耐心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复诊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脱敏治疗:通过逐步增加过敏原的剂量,使患者逐渐对过敏原产生耐受性,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2. 免疫调节治疗: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 3. 抗过敏治疗:使用抗过敏药物,如地氯雷他定糖浆,减轻过敏症状。 4. 防过敏治疗: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过敏发作的次数。 下面详细介绍几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内容: 1. 抗过敏治疗:庞主任已经为患者开具了地氯雷他定糖浆,每次5ml,一天一次。患者需按照医嘱服用,并在2-4周后复诊。 2. 脱敏治疗:患者需要填写脱敏治疗随访登记表,由工作人员邮寄给患者。患者需按照医嘱进行脱敏治疗,并定期复诊。 3. 益敏佳:患者每天早晨空腹和睡前空腹,各服用一袋益敏佳。益敏佳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用不超过30度的温水冲服。患者可以连续服用3个月。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锻炼等,以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总之,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保养。通过合理的治疗和保养,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智慧医疗先锋者

9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攻略帖来啦——AD患者健康旅行指南

关爱中心药师团队

9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规范评估敏宝是否“脱敏”?

过敏宝宝出现的部分临床症状常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或耐受,可定期对宝宝过敏程度进行重新评估,一般婴幼儿建议每6个月评估,学龄前儿童每年评估,若宝宝临床出现食物耐受趋势,如可耐受含奶或蛋的烘焙食物或意外暴露过敏食物后无过敏反应,可增加评估频次。一般可通过定期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或(和)皮肤点刺试验水平,监测变化趋势,判断耐受概率。以牛奶蛋白过敏为例: 1、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水平下降50%的情况,耐受的概率为31%; 2、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水平下降90%的情况,耐受的概率为66%; 3、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水平下降95%的情况,耐受的概率为94%; 将食物过敏原重新加入个人饮食的过程称为食物过敏原引入“阶梯”,“阶梯”是指从加热程度较高的食物到加热程度较低的食物逐步的过程,加热过程可能会改变食物过敏原降低其致敏性,进食后临床过敏症状减轻甚至不发生。下表是鸡蛋、牛奶食物“阶梯”方案,可尝试在评估宝宝耐受概率的情况下,进行引入操作。

李世洋

公共营养师

京东互联网医院公共营养师团队

7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肥胖症患者如何减重不反弹?

减重不反弹的核心在于改变生活方式,而非短期节食或极端运动。以下是科学、可持续的方法,帮助你健康减重并长期保持: 一、饮食调整(关键基础) 1.控制热量缺口,但不过度 每日热量缺口建议在300500大卡(通过饮食+运动实现),避免极端节食(如每天低于1200大卡),否则代谢下降易反弹。 用App记录饮食,了解食物热量,但不必过度焦虑。 2.均衡营养,吃饱也能瘦 多吃蛋白质:鸡蛋、瘦肉、豆类、鱼类,增加饱腹感,减少肌肉流失。 选对碳水:糙米、燕麦、红薯等低GI主食替代精米白面,稳定血糖。 膳食纤维:蔬菜占餐盘1/2,水果选择低糖类(如莓果、苹果)。 健康脂肪:坚果、牛油果、橄榄油适量吃,避免反式脂肪(油炸食品)。 3.戒掉隐形热量 减少含糖饮料、奶茶、酒精;警惕“健康零食”(如果干、坚果过量)。 烹饪方式少油少盐,避免重口味引发暴食。 二、运动策略(长期坚持) 1.有氧+无氧结合 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跳绳)帮助燃脂,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力量训练(如深蹲、哑铃)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避免复胖后体脂率更高。 2.日常活动量更重要 能走路不坐车,能站立不久坐,每天多消耗200大卡,一年可减脂10斤。 利用碎片时间运动(如爬楼梯、家务)。 三、心理与习惯(防止反弹) 1.不追求快速减肥 每周减重0.51斤更易维持,快速掉秤多流失水分和肌肉,反弹更快。 2.管理情绪化进食 压力大时用运动、冥想替代暴食;记录饮食日记,觉察饥饿信号。 3.允许偶尔放纵 每周安排1顿“自由餐”,避免长期压抑导致暴饮暴食。 4.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会降低瘦素、增加饥饿素,导致食欲失控,建议每天79小时。 四、避免复胖的陷阱 极端节食(如单一食物、断碳):短期有效,但代谢损伤后更难减。 过度依赖代餐或减肥药:无法培养正确饮食习惯,停药易反弹。 完全不吃脂肪:优质脂肪对激素平衡至关重要,缺乏易暴食。 五、维持体重的关键 1.过渡期调整 达到目标体重后,逐渐增加热量至“维持水平”(比减肥期多200300大卡/天)。 保持运动习惯,肌肉量越高,越不易反弹。 2.定期监测 每周称重1次(固定时间),体重波动23斤属正常,超过5斤需调整饮食。 3.接受体重波动 生活总有聚餐、旅行,短暂增重后通过12天清淡饮食调整即可,不必焦虑。 总结 减重不反弹的本质是将健康习惯融入生活。与其追求“瘦”,不如聚焦“健康”——当你不再需要刻意坚持,而是自然选择均衡饮食、享受运动时,体重自然会稳定下来。

刘兴东

主任医师

长沙市中医医院

11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肥胖症的情去失调机制及调理策略

肥胖症的情志失调机制及调理策略 一、情志失调与肥胖症的中医机制 1.肝郁气滞,脾失健运 机制:长期压力、焦虑或抑郁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进而克制脾土。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痰湿积聚,形成肥胖。 表现:腹部肥胖、胸闷胁胀、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 2.心脾两虚,痰湿内生 机制:思虑过度耗伤心血,脾虚则运化无力,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化为膏脂堆积。 表现:虚胖、乏力、健忘、失眠。 3.肾虚失温,代谢低下 机制:长期恐惧或压力损伤肾阳,肾火不足则无法温煦脾阳,导致代谢减缓,脂肪堆积。 表现:下半身肥胖、畏寒、水肿。 二、现代医学视角的补充机制 1.压力激素(皮质醇)升高:慢性压力导致皮质醇持续分泌,促进内脏脂肪堆积。 2.情绪性进食:焦虑、抑郁引发对高糖高脂食物的渴求,增加热量摄入。 3.睡眠障碍:情志失调干扰睡眠,影响瘦素和胃饥饿素平衡,加剧饥饿感和代谢紊乱。 三、综合调理策略 1.中医调理 疏肝解郁:方剂如逍遥散(柴胡、白芍、白术)、针灸太冲、肝俞。 健脾祛湿:参苓白术散、茯苓、薏苡仁;针灸足三里、阴陵泉。 温肾化气:金匮肾气丸,艾灸关元、命门。 2.情志调适 认知行为疗法(CBT):纠正情绪性进食行为。 正念冥想:缓解压力,改善情绪调节能力。 社交支持:通过团体活动或心理咨询减轻孤独感。 3.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低升糖指数饮食,增加膳食纤维,避免夜间进食。 运动: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力量训练,每周150分钟。 睡眠管理:固定作息,睡前避免蓝光刺激。 4.现代医学辅助 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如SSRIs)或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 生物反馈疗法:通过监测生理指标学习压力管理技巧。 四、个性化与注意事项 体质辨证:痰湿体质以祛湿为主,气郁体质需侧重疏肝。 循序渐进:避免极端节食或运动,以防加重情志失调。 多学科协作:中医师、营养师、心理医生联合干预效果更佳。 五、研究支持与争议 研究证实逍遥散可降低慢性压力模型大鼠的皮质酮水平(JEthnopharmacol,2019)。 针灸显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过度激活(EvidBasedComplementAlternatMed,2020)。 争议点:情志因素在肥胖中的权重因人而异,需结合遗传、环境综合评估。 结语 肥胖症的情志失调机制涉及身心交互作用,调理需“身心共治”,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强调个体化方案,长期坚持方能收效。

刘兴东

主任医师

长沙市中医医院

11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